恋上你看书>穿越重生>唐朝地主爷>第三章 回京之前(3)

第三章

回京之前(3)

“要是燕苦他们来了怎办,赵璐他正好从南皮来,你却去南皮……”

徐清一个低头吻在了小月嘴上,止住了她的话,一整迷.离之后,然后对她道:“他们来了,就让他们等着。”

唰的一天,到了南皮,与此同时,赵璐等人也到了沧州城。但是,他们又被告知要等两天才能见到徐清,虽然不解,不过也听话的住下了。

徐清到南皮,也没看什么东西,只不过在街上走了走。看看第一次来时住的那家店子,掌柜的已经换了,跑腿的倒是没变,不过,见了徐清也已经认不得了。

再看那一面写着“暗夜无边,河流天下”的墙,已经被重新粉刷了一下。原本崎岖不平的街道,已经变得平整干净,歪歪斜斜的房子,满地的野狗都不见了,换成了一排排的小商小贩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南皮之繁荣,似乎与沧州城不分上下,赵璐有才啊!

尖着耳朵打听,却听见百姓们说,赵璐都是模仿沧州城的发展,利用南皮靠南且是交通要道的优势,打造了一个小沧州。

再看过了商税司,州学等地方,徐清心中只有一个字——“好”。就算是他自己来做,也做不出这么好的政绩。毕竟沧州城的样子摆在那里,而南皮以一个县城的身份能比肩沧州城的繁荣,实在不易。

此时,徐清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下一任沧州刺史,就委任给赵璐吧!

改革的东西,最怕人亡政息,在徐清看来,此时的沧州最需要一个能继续贯彻执行徐清主义的刺史,让时间推动商改的进行,发酵,然后致富,成功,成为典范。然后辐射四周,带动整个冀南进行商业改造,从而达到思想觉醒。

而这一个人选,徐清思考了许久。燕苦和秦时虽然也是徐清主义的忠实粉丝,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还不够老成,也不够灵活,不知道因地制宜。若是将来徐清定下的模式除了故障,所能维修者,恐怕非赵璐莫属。

从南皮回来,徐清一路上都在思考沧州的人员调动个安排。除了要考虑沧州的发展,徐清也要考虑自己这些门生的发展,这些人可都是徐清势力的一部分。

海兴县县令燕苦。海兴县虽然穷了点,但是经过徐清指点之后,煮盐业已经勃兴。每年向官府,边疆缴纳大量高质量盐,这对于食盐相对贫瘠的唐朝来说,真可谓大功一件。燕苦只需要熬一熬资历,等到皇帝在“送盐负责人”上看见了燕苦的名字,升迁那是指日可待。

沧县县令秦时,沧县附郭县,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是英才不到附郭县,到了附郭县不犯大错,必迁下州长史,再无大错,升刺史。可以说秦时的升迁也是不用担心的。

黄骅县令詹增,此人不是徐清的门生,却是前沧州县令中仅剩的一位,也是徐清的崇拜者之一。既然如此,徐清也想帮他一帮,把他发展成为自己的势力之一。

赵璐能贯彻徐清的模式,可是他毕竟是官场新人,如果有詹增这位老人来辅助,那就刚好长短互补了。

如此,就是沧州刺史赵璐,别驾詹增,海兴县县令燕苦,沧县县令秦时。

还剩下黄骅和南皮两个空位。徐清想了想,让韩子棒任南皮县令吧,他是商税司的头头,想必更加能维持南皮的繁荣,不会让赵璐离开后的南皮衰落下来。

还有黄骅县,这里最让徐清上心的是黄骅港,第三条商路的咽喉之处。翻遍了脑海里的所有人,徐清最后把心放在了一个人身上——楚江。

楚江既然是水军的总管,守卫这黄骅港,不如干脆把他提拔到县令的位置,以后在开展贸易和建设港口的时候也不必受地方上的掣肘。

马车跑在新修建的路上,快速而平稳。坐在马车里头的徐清沉思不语,渐渐的眼皮打架,一觉醒来,已经可以看见沧州城的城墙了。

“到了?”徐清察觉到马车停了,撩开窗帘问马车夫。

“老爷,沧州城到了,只是进不去城啊!”马车夫稳住马回到。

“怎么回事?”徐清看看还在熟睡的小月,给她披了衣服,下车打看。

马车夫走到徐清面前,弓着身到:“老爷,城门口太多人了,咱们车大,进不去哩……”

徐清听了眉头紧皱,看城门口的确人头攒动,有没有货车马匹,不知道在干嘛。于是对马车夫道:“你去打听一下出什么幺蛾子了。”

“喏!”

“少爷,怎么了?”小月揉着惺忪的睡眼下车来,靠在徐清怀里问到。

“不知道,我让马车夫去问了。”徐清轻声细语地回到。

这时,旁边过来三个人,看样子是一家三口,他们边走边说:“快走,快走,刺史大人要回京了!”

徐清听了不明所以,转头一看,另一边又有数名老人撑着肚子在走路,看样子已经累得不行了。徐清走过去扶住道:“老人家,这么急着赶路做什么?”

“哎呀呀,小娃娃,你别挡着老夫的道,我要去见刺史哩!”

“不用那么急,歇一歇……”

“也好,小娃娃呀,你不知道啊……”那几个老人道:“老汉我活了一辈子,头一次见到徐大人那样好的官,十几年我第一次整年整年吃饱!”

“没想到啊,短短两年,徐刺史就要走了……”又一个老汉道:“我死之前,一定要去见一见刺史的法身,哪怕下一任刺史是混蛋我也


状态提示:第三章 回京之前(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