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薄利多销,让盗版无利可图
其实《怒放的生命》这张音乐专辑,曹志强早就制作好了,并且依旧提前自掏腰包,灌录了大量的唱片。
由于李有福已经联系了多家国内的磁带厂,增加了很多磁带生产厂家,加上之前那批退回北平磁带厂回炉重灌的磁带,导致《怒放的生命》这张音乐专辑囤货很多。
有多少呢?
这么说吧,到曹志强正式参加高考的时间为止,也就是七月十五日这天,曹志强已经以华夏音像公司的名义,囤积了足足一百五十多万盒录音磁带,绝对堪称是史无前例。
为什么说史无前例呢?
这是因为在这之前,国内发行录音磁带的时候,还没有在唱片没上市的时候,就提前囤积过百万张磁带的先例,最多屯个十万就不错了。
一般情况下,国内唱片公司都是先囤个两三万的磁带,等上市后再根据欢迎程度选择加不加录,这样的话最稳妥,资金压力也最小。
曹志强这种新唱片还没上市,就提起囤积过百万张唱片的情况,以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大腕歌星也没有这种待遇。
比如李谷依老师,她这时期算是国内最火的内陆歌星,她要出唱片,也没提前囤百万张唱片的情况。
国内其他的唱片公司,之所以没有在新唱片上市之前,就提前囤百万唱片的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做。
因为此时的国内唱片公司都是国企,出唱片的手续特别繁琐,尤其是涉及到钱的事情,都比较斤斤计较,需要层层审批。
华夏音像公司却不一样,这家公司名义上是国企控股的合资公司,也算是国企,但其实更像个皮包公司,或者准确点说,就是曹志强的一言堂。
所以曹志强想要做啥,只要他乐意,并且他自己乐意掏钱,那就不成问题。
说句不好听的,华夏音像公司,不过是曹志强手里的一个工具,名义上是国企,其实跟曹志强的个人公司也没啥差别了。
当然,曹志强之所以肯自掏腰包,花大价钱提前囤积这么多唱片,还是因为他对自己这张个人专辑信心十足。
这个信心,并不仅仅体现在对作品本身的信心上,也包括曹志强对当今国内音乐市场的了解上。
在这之前,曹志强并没有仔细调查过国内的唱片市场,总是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的好歌一拿出来,肯定震惊一片。
所以当初为了利益最大化,他选择了出单曲磁带,而那首单曲磁带,毫无疑问就是《红旗飘飘》了。
不仅如此,他还别出心裁的跟央视合作,搞了个广而告之的新栏目,且新栏目的第一个节目,就是《红旗飘飘》的v,以此来宣传自己的歌。
毫无疑问,单纯就《红旗飘飘》这首歌来讲,确实是出名了,大江南北都在传唱这首歌,甚至很多小学都开始教小学生唱这首歌了。
然而,红旗飘飘的单曲磁带,销量却不尽如人意,或者说,是没达到曹志强的期待。
后来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磁带销量不佳,主要是忽略了时代因素。
因为在这个时期,国内最流行的其实是卡带式录音机,真正的唱片机虽然出现更早,但由于昂贵的价格以及黑胶唱片本身太贵,录入歌曲太少等缘故,在国内并不流行,数量并不多。
而一般所谓的单曲,指的多是那种黑胶唱片,毕竟黑胶唱片储存量有限,一般一张唱片也就能录两首歌,也就是正反面。
新的密纹唱片虽然能录更多歌曲,但价格就贵的离谱了。
市面上如今一张密纹唱片要十五元左右,这一般家庭谁受得了。
因此,价格便宜的磁带唱片,就是国内最流行的唱片形式,没有之一。
然而,普通录音磁带的存储量都很大,一般都能存储十首歌以上。
所以如果用磁带式唱片出单曲,那除非你价格定的很低,跟空白磁带差不多,否则一般老百姓是不会买的,因为觉得这太坑。
曹志强当初给他首张单曲磁带的定价,是六元钱一盒,这价格已经超出大部分老百姓的心理预期。
加上磁带容易翻录盗版,所以大家宁可去买那些便宜的翻版货,反正听起来也没啥大差别。
国内录音机虽然不能翻录,但进口的双卡录音机,却可以轻松翻录。
因此这个时期,很多个体户早就开始干起了翻录流行歌曲磁带的行当。
个体户用双卡录音机翻录,虽然不如磁带厂直接灌录更快,质量跟数量都没法比,但你架不住干这个的个体户够多啊。
只要有人能有一台可以翻录磁带的双卡录音机,再搞点空白磁带,然后买一盘《红旗飘飘》的正版磁带,就可以自己搞一个小作坊来翻录。
翻录的磁带是合集,不光有《红旗飘飘》,还可以有港台流行歌曲,一盘磁带十几首歌,价格还只卖四元钱,跟一盘进口松下磁带的价格一样。
如此一来,大家当然乐意去买盗版的,价格便宜,听起来一样,还能多听十多首流行歌,多划算啊。
此时的国内老百姓普遍不富裕,大家虽然都有娱乐需求,但这也得量力而为。
说白了,就是国内老百姓此时对价格太过敏感,对性价比要求很高,这一点,可以看看二十一世纪初的印度。
别看六元钱只比四元钱多了两元,但这个时代的两元钱可是相当值钱的。
再加上你六元钱一盒的录音带,还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