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要曹志强要了百分之五十及以上的股份,在这个时期,这家公司的性质就变了,不能叫做国有企业了,而是叫合资企业。
没错,大家认识中的合资企业,似乎都是中外合资,但实际上呢,一开始的合资企业,不仅仅包括中外合资,也包括国内的合资企业。
中外合资就不说了,国内的合资企业,主要是指那些私人跟集体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合股的经营模式。
比如一些早年公私合营的公司,其实就算合资企业。
只不过这个国内的合资企业,随着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出台之后,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剩下中外合资这个名头了。
合资企业中,如果私人股份占大头,那就不能叫国企,只能叫合资公司。
但如果这个合资企业中,国企占大头,国企成分控股,那就可以叫国企。
要不然,曹志强当初也不会让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给红光机械厂,不就是为了国企这个皮么。
别小看这个皮,这个皮在这个时期是很有用的。
比如去磁带厂谈指标,你不是国企就谈不下来。
身份达标之后,其次你还得关系达标。
在此时的京城做生意,光有钱有身份还不行,你还得关系到位。
简单说,就是人家北平磁带厂,为何要给你磁带的生产指标,就图你长得帅么?
同样道理,其他的磁带厂,凭什么把自家指标给你?
这就得让人去走关系了。
所谓走关系,无非就是吃吃喝喝加送礼。
别搞什么官大一级压死人,现在这玩意儿对磁带厂这种单位还真不好使,真金白银最顶用。
说白了,就是要给磁带厂的厂长啥的送礼,至于送什么,这个就得投其所好了,反正钱肯定是不能少的。
京城好说,有李厂长跟陈家邦等人的帮衬,走通北平磁带厂的关系并不难,出的钱也不用太多。
难的是其他城市的磁带厂,比如济南等地的磁带厂,这就需要李有福这种社交牛人去办了。
李有福能以个体户的身份就达成区域批发商的成就,是离不开自己的社交能力的。
现在他有了京城国企领导这层皮,那底气就更足了。
李有福现在为毛一直不辞辛苦的在外游荡闯荡?那当然是开心啊!
要是在过去,李有福可不敢到处找大厂大领导,都得偷偷摸摸找小厂小领导。
现在不一样了,李有福是正经的国企经理,甭管是不是真干部,但职务是假不了的。
外地人也不会去查你是不是干部身份,他们只能查你是不是那个国企的人,以及是不是国企的经理。
比如济南的磁带厂,人家就曾经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红光出版社确认过,询问是不是有李有福这个经理。
确定无误之后,人家才敢跟李有福继续商量磁带指标的事情,以及商量如何吃饭跟收礼的事情。
身份达标了,关系到位了,是不是就能要到产品指标了?
答案是不行,你还得有正规的理由,并且经过领导批示。
在1983年,全国其实依旧没有完全放开市场行为,大部分依旧是凭票供应,尤其是生产厂家,都是要申请生产指标的。
而申请生产指标,不光要身份达标,关系到位,你还得有说得过去的正规理由,也就是你为什么要这批产品,以及你要这批产品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正规理由,基本就把百分之九十九的个体户给隔绝在外,因为他们给不出正规理由。
尤其是空白磁带,那是相当严格。
因为在八十年代初,录音设备是不能随便玩的。
比如现在的录音机,说是叫录音机,其实只能叫单放机,大多数根本不能录音。
那些能录音的,尤其是能翻录录音磁带的双卡录音机,大多数都是进口录音机,而进口录音机嘛,此时一般人是买不到的,因为还需要外汇券跟侨汇券,除非你买的是走私货。
不光录音机难买,空白磁带也难买,至少大批量的空白磁带,普通人是买不到的。
只有特殊单位,比如唱片公司,央视,还有各个政府单位等等,才可以大量购买空白磁带。
那么巧,华夏音像公司呢,就是可以购买空白磁带的单位。
当然了,由于华夏音像公司呢,目前还没有自己的设备,所以只能拜托磁带厂来直接灌录内容,生产有内容的磁带,而不是空白磁带。
这时期的磁带厂虽然主业是生产空白磁带,但不等于他们不能生产有内容的磁带。
相反,录制有内容的磁带,磁带厂更喜欢一些,因为灌录内容这块儿,这属于自主创收,不用交税。
比如说,北平磁带厂生产一盘出厂价八毛钱的磁带,这部分钱中,是饱含税收的,要交税。
但如果额外加五毛钱,在空白磁带灌入内容,以及加上相关包装,那这五毛钱就不用交税,属于自主创收,可以算厂子自己内部的小金库。
嗯,别怀疑,这时期就是这样的。
当然了,后来这种模式就改了,尤其是两税法上台后,想用这种方式避税,就真的很难了。
所以啊,在这个时期,其实磁带厂是最喜欢像华夏音像公司这种单位的,因为能额外捞好处啊。
反倒是像中国唱片公司,还有各地电视台等大单位,因为人家自己有灌录设备,只需要购买空白磁带,然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