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满唐华彩>第464章 燕帝
长很多,这期间,各地勤王的兵马还要陆续赶到。那么,燕军需要派出的兵力、粮草就得比原定的多出很多。

必须一开始就做好打大仗、打长久仗的准备。

否则,崔乾佑何必亲自赶回来?向安庆绪问计不成?

安庆绪不想显得自己很在意此事,也担心仓促之间被逼得答不出话来,故作豪迈地朗笑道:“此事明日再议,崔卿且坐,看看朕新排的歌舞,哈哈,你恰好赶上了最后一支舞。”

他不太像安禄山,却已有几分李隆基的风采。

崔乾佑正打算开口讨要兵马、钱粮,话被这般堵住了,遂点点头,道:“我在关中攻掠了诸县,甚有所获。圣人若喜欢歌舞,改日把在蓝田县俘虏的王维带回来,给圣人作诗。”

安庆绪还未完全酒醒,没听出崔乾佑的敲打、讥讽之意,反而想到他近来讨好的几个五姓女都喜欢诗,不由大喜,笑道:“好啊!我早听闻此人名气,大燕国也该多些人才了。”

~~

在洛阳歇了一宿,崔乾佑醒来,没有急着再去见安庆绪,而是招过属下,听其禀报。

“朝中这几日确有不少消息,郭子仪、李光弼原本打算攻打范阳,如今都退兵了,还主动放弃了河北诸郡县。”

“果然,他们岂敢不先勤王?”

“将军救了史思明啊。”

当初,薛白在河北号召诸郡归唐,安禄山便派史思明北上,结果史思明先是让薛白逃了,之后屡次败于郭子仪、李光弼之手,退守范阳。于叛军而言,局势确实是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所幸,潼关之战大胜,李隆基出逃,一举逆转了这局面。

崔乾佑没有高兴太久,便听下属继续禀报了一句。

“圣人命张忠志领精兵三万,收复河北,打通与范阳的通道,而且把金帛子女送回范阳……”

“你说什么?”崔乾佑皱了眉头,当即怒道:“我等攻破潼关,离长安近在咫近,指日可破,他犹在眷恋范阳不成?!”

“末将不知。”

“给我换上朝服,我去面圣。”

崔乾佑站在窗边,抬头便能看到远处的琼楼玉宇,隐隐还能听到歌舞之声。

他不由在心里叹息了一声,才立国半月,他竟已能感受到大燕国的君臣们正在迅速腐化……

~~

安庆绪宿醉之后,从女人堆里爬了起来,推开搭在他身上的一条白嫩大腿。

他目光迟滞了好一会,才喃喃道:“这是大燕圣武元年,我是大燕圣人安庆绪。”

说实话,这个皇位来得实在是有些突然,再加上他纵情淫乐,酒后往往需要醒醒脑才会记起自己是谁。

“圣人,昨夜轮到奴婢了。”

“滚!”

安庆绪一把推开那些缠过来的舞姬,心里又想着何时才能征服那些高贵的五姓女。

攻破洛阳后他当然也掳获了一些,用强了几次,渐渐发现自己想要的不仅是ròu_yù,而是一种尊贵的感受。

“就是贱。”他轻轻给了自己一巴掌,之后又傻笑了两声。

这就是他还在适应的、既奢靡享受又索然无味的帝王生活。

“圣人,崔乾佑求见。”

“召。”

享受得太多,也让人疲倦,安庆绪宁愿坐着发呆也不想处置朝政。他近来在想,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享受天子之权,又不需要如此日理万机。比如,任命一个懂自己心意的宰相?

可军权又该如何安排呢?如田乾真这等有勇有谋的将领若不仔细看着,难免要生出异心,若是有个可以信得过又没资格僭越的将领替自己掌军就好了。

这些,也就是想想而已,安庆绪依旧不得清闲。他转到大殿上时,崔乾佑已经站在那恭候多时了。

“圣人,若要攻下长安,需调派更多兵马钱粮。”

“崔卿啊。”安庆绪听到“钱粮”二字就头痛,道:“你也知道,含嘉仓是空的。如今颜杲卿、张巡又挡着我们南下取江淮钱粮的道路,你要朕从何处凑出钱粮?”

崔乾佑顺势便问道:“我听闻,圣人遣精兵收复河北。”

安庆绪道:“范阳是根基,若不收复河北,打通范阳的通道,则军心不稳。此事朝中众臣皆赞同,朕便不曾问崔卿了。”

“那圣人是否迫不及待把金帛子女运往范阳?”

“朕何曾下过这样的旨意?”安庆绪恼道:“你自己想想我们军中有多少胡将,他们的家在哪里?一听说郭子仪、李光弼撤军了就嚷着要去范阳,朕拦得住吗?!”

崔乾佑眉头一皱,提高了音量,喝道:“陛下是何想法?是开邦立国当秦皇汉祖,还是裂土自封为一小国王足矣?不如给我一个准信吧!”

安庆绪被吓了一跳,不太情愿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从没想过。

登基以来,他只顾着享乐了,此时只好现想自己的志向到底是什么,过了一会,他想说自己要成为冒顿单于,可犹豫着,却没开口。

万一呢?李隆基都逃了一次了,万一凭着这些骄兵悍将,真为他开创基业呢?就好像李渊立国,未必是其人多有本事。

“朕自是要攻下长安,君临天下!”

“既如此,请陛下孤注一掷,全力攻长安。”

安庆绪有些尴尬,道:“除了收复河北、连通范阳的兵力,其余兵马钱粮,皆听崔卿调度如何?朕封你为天下兵马使,总揽兵权。”

崔乾佑没有立即领命,再问道:“陛下必富有四海,何必还眷恋一


状态提示:第464章 燕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