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满唐华彩>第229章 敌我
主落座,宋勉斟了一杯酒,道:“这偃师县里,吕令皓、高崇、郭涣狼狈为奸、欺下瞒上。郭方金、郭元良父子则牵线搭桥,沿着这条水路,往河南府搭上令狐滔、周铣。“

说着,他起身,先抬手指向了南面极远处的洛水,之后转到楼阁另一面,指向了北面极远处的黄河。

“沿着黄河往上,陕郡太守窦廷芝,水陆转运使王,这些都是他们的同党。”

薛白道:“虽是显而易见之事,但终究是要证据。至少得有账册,否则连他们吞了多少由地,偷了多少税赋,我们连具体的数都说不出来。”

宋勉道:“有,彦暹暗中搜寻了证据,他本想将这些证据呈给府尹韦公。据我所知,他遇害的那夜,他的随从王仪该是逃脱了,证据当在其手中”

薛白问道:“王仪是如何逃脱的呢?”

“这...这就不得而知了。

“那宋先生可知王县尉究竟是如何遇害的?”

“我愧对彦暹。”

宋勉目露悲怆,将杯中酒倒在地上,祭奠了王彦暹。

他本已准备把证据递交韦公,临头却又要再去查深一些,那夜我们约在首阳书院相见,当时雨下得很大,我苦等一夜,只在次日得到他丧命的消息。“

“凶手是谁?”

“当是吕令皓、高崇,唆使了漕河上的渠头动的手。”

“渠头?哪个渠头?”

“此人虽有姓氏却少有人提,连县官们也只以“渠头”呼之。”

“为何?”薛白问道:“害怕他?”

“倒也不是,他姓李,排行第三,早年间都呼作‘李三儿,如今则都叫他“渠头”“渠师,漕河上帮派林立,但在洛水这一段,

倒无人可盖他的风头。”

宋勉是名家出身,显然瞧不上这种草莽无赖,但隐隐地似乎有些许忌惮。

这渠头虽不入流,但确有些狠戾,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这般说吧,吕令皓以县令之权贪田亩赋税,高崇这县丞管的是津税走私,

郭涣任录事为县里的高门大户牟利。但境内难免出些江洋大盗,或是抗税的百姓,捕贼之事,这些人不会亲手去做。这些年,县尉之责,

实则都是这渠头在做。”

薛白莞尔道:“我是名义上的假县尉,他才是暗地里的真县尉。

我至交好友死在他手上,必要将其绳之以法,报仇雪恨。”

“宋先生可有办法?”

县中的官差只会欺负一些农户,根本不敢碰这些刀头舔血的无赖;城守营多年未经战事,虚额、挂籍,早已糜烂不堪。但无赖终究只是无赖,只要河南府调动数百兵马来,须臾也就灰飞烟灭了。”

薛白问道:“韦府尹能这么做?”

宋勉点了点头,叹道:“韦公亦需要证据,才能名正言顺。毕竟这些人背景深厚,吕令皓甚至与宫中内侍关系匪浅。”

“证据只怕已被他们毁了?主仪既逃了,只怕不会再回来?”

郭万金...会是一个突破口。”宋勉道:“事发后,我考虑了很久。这些相互勾结者中,郭万金是最容易拿下的。“

我听说,他是太原郭氏,永王生母郭顺仪的亲戚。”

“假的,百年前的亲戚罢了。”宋勉道:“薛郎可知,大唐有六大巨富,任令方、任宗、杨崇义、王元宝、郭万金、郭行先。“

薛白道:”听说过杨崇义。”

杨崇义是长安巨富,其妻子刘氏,国色天香,与一少年李算私通,两人便合伙杀了杨崇义,埋于枯井中。杨崇义失踪之后,京兆府日夜查访,拷打了杨家数百人,不得线索。后来京兆府到杨家查坊,

堂上有鹦鹅大喊“杀家主者,刘氏、李算也”,此事惊动了李隆基,

把这只鹦鹅养在宫中,封为“绿衣使者”,当时的宰相张说写了《绿衣使者传》记述此事。

杨国忠为给李隆基解闷,学薛白写故事,找了许多文人写了《绿衣使者续传》,讲的便是这只鹦鹅飞出宫去,到处撞破奸情、协助官员破案的故事,香艳有之,奇异有之,悬念有之....薛白也是看的。??????.?o

倒不知,杨崇义死后,杨家数百人被拷打,最后无数家财落至谁人手里?

“开元二十二年,朝廷查私铸铜钱,抄没了巨富任令方,得钱六十余万贯,相当于朝廷一年租钱的三分之一。”宋勉道:”可见,朝廷是能动、亦愿意动这些为富不仁的商贾的。”

薛白明白宋勉的意思,时人轻贱商贾,当先查郭万金,更容易得到朝廷的支持,再通过郭万金牵连到吕令皓等人。

他点了点头,问道:“宋先生说他们为富不仁,可是知道些什么?”

宋勉道:”郭万金这一支早便破落了,他早年出家为僧,当时还是武后临朝,佛家香火鼎盛,朝廷赐寺庙官田以给养孤儿,郭万金便是通过贩卖养病坊的孤儿起家的,称之为恶贯满盈亦不为过..

在陆浑山庄住了一夜,感到了山居的悠闲静谧,可惜薛白不是好享受山水之人,次日便告辞还偃师县。

毕竟,宋勉知了。

“殷先生且慢。“

临别之际,宋勉又唤住了殷亮,从仆童手里的托盘上拿起一个卷轴递了过去。

“这是?”

“知殷先生喜欢收藏金石拓文,这是我叔翁编纂的《金石略》,

其中有周宣王《猎碣》的十枚拓文。”

“真的?!”

所谓金石,就是研究先秦时的铜器、石刻,考证上面的铭


状态提示:第229章 敌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