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儿安排好后院事情,就带着田婶去拜见张夫人。张夫人得知她的来意,也不推诿,坐上她的马车,就去了杏子胡同。
刘雨儿见舅舅家里竟然只有一个老仆,家中事务都是两个媳妇亲为,两个儿子也都弃了学业外出做事了。马车里,刘雨儿看着舅母身上的旧衣,感慨道:“想不到青城贫寒如此,就连夫人也这般委屈!”
张夫人见她说话不似普通孩童,也正色说:“大姑娘有所不知,青城百姓穷苦,我们能得温饱,也该知足了。”
刘雨儿问:“夫人,张大人就没想过调往他处?”
张夫人苦笑:“大姑娘,来青城为官的,都是无根无基的,想要调往他处谈何容易?在这青城为官的,县令不论,其余人只有辞官不做的,从来就没有调任他处的。”
刘雨儿默然不语,再看向马车外,只见一路上行人稀少,稀稀落落几个铺面、摊位,也是门可罗雀。
马车突然停住,车内人三人都向前冲去,田氏正要呵斥,就听到马夫喝道:“哪里来的老头,敢当县衙的马车,还不让开!”
刘雨儿掀开帘子,就看到一个老汉因为体力不济,看见马车躲闪不及,打翻了挑着的两筐板栗,正哆哆嗦嗦地捡拾地上的板栗。她看到板栗外形均匀,颜色鲜艳有光泽,心中欢喜,连忙呵斥马夫:“闭嘴,没看到老丈手脚不便吗?不还不快下去帮忙!田婶你也下去帮忙。”
她说完,和张夫人打了一个招呼,也跳下了马车,捡起一把板栗细细察看。路人见县衙的人都出来捡拾板栗,也纷纷过来帮忙。
刘雨儿看到众人帮忙,就对老汉说道“老丈,您这板栗可是要卖?”
老汉忙不迭地点头。
刘雨儿继续问:“这栗子是怎么过冬的?老丈想怎么卖?”
老汉说:“小姑娘,这栗子是存放沙中的,经冬不坏,此时吃也是一样的香甜。你要是给一百文,这两筐板栗就都给你了。”
刘雨儿估摸了一下栗子的分量,说:“老丈,您将这栗子都送到正和楼去,对掌柜说刘二姑娘说了,请他两百文收下这两筐栗子,您将家中的地址留给掌柜,到时会有人去找您。若是这栗子没有问题,您家中所有的栗子正和楼都收了。”
老汉看着面前的小丫头,满脸怀疑。
马夫不耐烦地说:“我们家姑娘的话没听见吗?你只管挑着栗子过去,正和楼不会少你一个铜钱。”
田氏走到刘雨儿身边说道:“老丈,这位是我们家姑娘,县太爷的亲妹妹,你只管给正和楼送去,断不会让你白跑一趟。”
刘雨儿笑道:“田婶,你带没带铜钱,借我十个给这位老丈,就当是他的腿脚钱。”
田氏摸出十文钱递给老汉,口中说道:“也不知你交了什么好运,让我们姑娘替你卖栗子,还要贴你腿脚钱。往日里你这点栗子哪里能卖这么多银子?”
老汉接过铜钱,不再犹疑,挑着担子颤巍巍地走了。路人见了,都是满心的羡慕。
刘雨儿重新上了马车,田氏忍不住抱怨道:“姑娘,哪里有你这么花银子的?人家明明只要一百文,你足足加了一倍不说,还贴上腿脚钱。”
刘雨儿看着手中的栗子说道:“这栗子值这个数,我还嫌自己给低了。”
张夫人说:“说得也是,这时节的栗子要是出了青城,可就不是这个价了,只可惜外地的客商嫌青城贫穷,即使路过青城,也不愿停留。”
刘雨儿自信地说:“不怕,青城能出这么好的栗子,客商迟早会过来。”
张夫人听了只是摇头不语。
马车终于再次停了下来,田氏跳下马车,扶着刘雨儿和张夫人下了马车。刘雨儿看看周围的情形,心道这必是青城的贫民区了。张夫人透过篱笆看了看眼前院子里的情景,也不叫门,径自推开柴门走了进去。
一个少年听到院里动静,走出房间,看见是张夫人,连忙喊道:“大伯娘好!”
张夫人点点头说:“小华,你娘可好些了?”
少年颓然地低下脑袋说:“没有,爹又去请郎中了。”
张夫人拉着刘雨儿的手说道:“我去看看你娘。”
两人进了一间茅草屋,只见屋里一张床上半躺着一个脸色蜡黄的蓬头妇人,一身旧衣的莺儿正在床边伺候喝水。
张夫人看到这个情形,不禁抱怨道:“弟妹,你也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现在看上去又比昨日重了几分?”
妇人摇头道:“嫂子,我也没什么不好,就是昨夜没怎么入睡。这丫头太让人操心了。”
莺儿见大伯娘进来,忙要行礼,却看到了刘雨儿,喝道:“你来做什么?!”
妇人呵斥道:“莺儿不得无礼!嫂子,这位小姑娘是谁?”
张夫人走到床边坐下说道:“这是县太爷的亲妹妹雨儿姑娘,她听说你病了特来探望!”
田氏送上几盒点心道:“我们姑娘听说娘子病了,十分挂念,一早就要了正和楼的点心,说要过来看望娘子。”
莺儿冷笑道:“用不着她猫哭耗子假慈悲,昨日先是将我赶出来,后又变着法子将我爹赶出县衙,这会儿却又来这里做好人!”
妇人喝道:“莺儿,你给我闭嘴!雨儿姑娘,我在这里谢过你了,若不是你心善,我这丫头哪能毫发无损地从县衙出来?这丫头险些毁了自己一辈子。”
刘雨儿没有想到小舅母竟然是个明白人,连忙施礼道:“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