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掌柜听了刘雨儿的话,心里咯噔一下,皱眉说道:“你舅舅就是一个生意人,哪里懂这些?”
“嘻嘻,舅舅那你就教我打算盘吧!”
“舅舅忙着呢,自己找一个地方吃饭去,想吃什么自己点,舅舅请客。”
刘青峰、刘来安和刘雨儿各自办完事一起回家时,刘来安看到刘雨儿手中的农书不悦地说道:“二丫头,你花银子买这个做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你爹和爷爷不就行了?四叔也知道不少。”
“好呀,四叔,你告诉我怎么养鱼?”
“这书里还教人怎么养鱼?!”
“当然,不信四叔你自己看。”
“别,我可看不了这个。”刘来安急忙摆手。刘来安出生时,家里已经有了二十多亩地,家境已经好了不少,可他不爱读书,老爷子打骂了几回也就随他去了,所以这刘来安认的字也是一般般。
“四叔,您现在办家学,要侄女说,咱们农家人不仅要读圣贤书,农书也该读,种田才是我们农家人的根本。”
“妹妹,把书给我瞧瞧。《齐民要术》?”刘青峰坐在车辕上,打开书,看了一会儿,朗声念到:“盖此书,乃天圣中,崇文院校本;非朝廷要人不可得。使君得之,刊于州治,欲使天下之人,皆知务农重谷之道。”
“峰小子,这是什么意思?”
“四叔,大致是说这部书就是天圣年间崇文院校刻的版本,如果不是朝廷里的显贵是得不到的。使君得到此书,在州府刊刻印行,想要让天下百姓都懂得致力于农事劳动、重视粮食生产的道理。”
刘来安咂舌道:“还真有这样的书,这回长见识了!二丫头,这书先借给我,我带回去给你爷爷瞧瞧。”
刘雨儿不情愿地说:“四叔,你可别给我整坏了,书铺里只有这一套。”
“那你就好好拿着,一会儿自己交给爷爷。”
“喔,好吧!”刘雨儿无奈地答应,她自己还没仔细看呢,书就没了。不过她看这些文言文也很头疼。
村里人看到刘来喜三人拉了一车桌椅回到大院。村民看到纷纷到刘家大院打听,他们得知刘大田要办家学,羡慕不已。他们只知道州府大户人家会办家学,没想到刘大田家也要办家学了。
里正知道消息立即跑来,确认真如村民所说,立即动了心思,和刘大田商量以村子的名义办学,让村里的孩子也来念书。刘大田心中不太乐意,村里孩子不少,要是来几个捣蛋的,岂不是要耽误自家孩子的学习?刘大田办家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刘青石几个孩子,哪里肯答应这事?他想到此处推脱家中无房,不能答应里正的要求。
里正哪里肯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傍晚时分他就集中村民商议村学及正和楼送柴之事。村民听说要办村学纷纷赞成,可是谁也不愿掏银子,最后有人提议就用刘来福家给的一成收益办村学。里正哭笑不得,这不是强迫刘来福出银子办村学吗?
待里正又说道正和楼送柴之事,有几家人先是跃跃欲试,可是仔细一算,四文一担收柴送正和楼,根本不合算,只能挣几个辛苦钱,要是不能保证木柴供应还有可能赔钱。刘来福一家是仗着自己人多,打的柴也多,人家挣的是就是自己打柴的钱。可是如果他们自己家接下这个生意,家里人少根本就打不了几担柴,不仅要搭棚子备柴,还要租牛车送柴。平时还好,农忙去哪里租牛车?租太平车,那个车钱可没普,没准哪天就会赔钱!几家人算清了账,就没有人肯接这个生意了。里正无奈地说既然无人肯接以后村里就没有这项营生了,大家以后也无需再上山辛苦打柴。村民一听炸开了锅,这怎么行?现在有多少人家靠这个补贴家用?大家商量了好一会儿,决定去找刘来福商量,请他家继续收柴,并表示只要刘家还在山下收柴,他们可以只要三文一担。
刘雨儿在一边听到,就拉着刘青峰悄悄说了几句。刘青峰点点头,走出来对大家行礼后说道:“各位叔伯,您们看这样可不可以,我们家还是四文一担收柴。各位叔伯可以轮流用我家的架子车三文一担在山下收柴、晒干后送到我家柴棚可好?”
村民听了都是眼睛一亮,不亏是读过书的,主意就是多。这样一来,实际上大家还是四文一担卖柴,可是大家的时间却节省了不少。大家不愿意送干柴到刘家,就是因为将柴挑回家晒一来一回耽误时间,现在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也不是村民太笨,而是这个时代还是小农经济时代,大家还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
刘来福一家送走村民,里正又来商量村学一事。刘来福哭笑不得,刘雨儿听了却是眉开眼笑的问:“里正伯伯,现在我们家的地还没收成呢?这一成的收益怎么算?”
里正听了脸就是一红。
刘来福觉得女儿的话虽然没错,可是说的也太直了,立即呵斥道:“雨儿,这里没有你说话的地方,还不快出去!”
刘雨儿却不管不顾地继续说道:“爹,里正伯伯,既然大家都盼着这地里的收益,我们家能否请村里的孩子帮帮忙,帮我们去田里拔拔草,如何?这一成的收益我们家先垫上。”
刘来福眼睛不由一亮,小孩子虽然不顶事,可是拔草的事情还是能做的,这倒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就向里正看去。
里正看到刘来福的表情,知道他是答应了,也是满脸带笑,既然地里的收益有一成是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