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城墙上,刚刚经历过一场殊死战斗,无论是城墙下,还是城墙上,到处都堆满了尸体,以及漫天的血腥味。
陆志校看着像蝗虫一样的辽军,咬牙切齿吼道:
“这大名府保不住了,所有人都撤,撤过黄河,过河以后将所有船只全部都销毁,要快,一定要守住汴梁,一定要守住汴梁!!!”
辽军要的是速战速决,所以是攻城是真猛烈,但为了怕守城的周军宁死不退,他们又采用了围三阙一的方针。
那就是让你周军逃,让你看到生的希望,用这种阳谋来瓦解周军的战斗意识。
这样辽军经过的城池就不会像钉子一样钉在他们身后,防止被包饺子。
东路大军的主帅是南院大王耶律明,他清楚知道,他现有的粮草根本无法长时间支撑30万大军的作战。
所以辽军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快速推进,以最快的速度打过黄河,然后三军围攻汴梁。
只要汴梁城破,这至少大周一半的财富和粮食都到了辽国手上,这样无论是抢一把就走,还是休整后继续南下灭周,都有了物资保障,选择多多。
所以沿途的一些小城,辽军根本就懒得攻城,直接略过。
但对于大名府这样的重镇(周朝的北京城),辽军不能不先拿下,否则就是后患无穷了。
但辽军的这个速战速决有一个最大的隐患,如果汴梁城久攻不下,辽军的粮草难以为继,那么军心就会迅速崩盘,到时整个辽国自己就要先崩溃了。
同样的道理,辽军现有的粮草和物资,根本就无法支持他们跑到更富庶的江南去抢一把,汴梁城是他们的极限了。
所以对辽国来说,汴梁是不得不抢。
不是大周亡,就是大辽死。
这样打起仗来就更狠了。
潼关是个小城,虽说是天下险关所在,但历史上被攻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远不如秦国时期的函谷关那样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九月二十日,潼关在坚守十天后,被辽军攻破。
至此,中原大地最后一个天险没了,后面就是更适合辽国骑兵作战的平原地带了,洛阳东边的旋门关,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天险,阻挡不了辽军。
过了洛阳,那可就马上要到汴梁了。
唯有陈不二的大舅陆彬炳在太原顽强地抵挡住了辽国中路军的进攻。
太原城久攻不破,20万辽军不得不分兵,10万继续攻打太原城,10万辽军匆匆赶往汴梁。
辽军的分兵,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真正能到达汴梁的,如元景帝预判的那样,顶多只能到一半。
当北方狼烟死起的时候,陈不二已经顺利将所有人都带到了景室山。
因为景室山离潼关,离洛阳城并不是太远,虽然不在交通要道上,还躲在深山里,但鬼知道辽军会不会抽疯呢?
所以大伙儿到达景室山后,并没有安置在山脚下的庄园里,而是直接被要求上玉皇顶。
玉皇顶上有三个巨大的建筑群,原来设计的规划就是能容纳千人左右,所以住的地方根本不愁,至于吃的,这还是个问题?
但如何上山又成了一个难题,如果是壮年,半天就能登上玉皇顶。
可是现在老人小孩一大堆,这就麻烦了,陈不二和他的两百护卫,不得不担当了“挑夫”,抬着老人和小孩上山。
可是最后一段鲤鱼背是没办法抬过去的,因为竹轿子一多,鲤鱼背上根本没办法掉头,会严重影响后续通行,所以只能走过去。
陈家人还好,反正大家经常走,早就已经习惯了。
但于对其他各府的亲眷来说,这就是个天大的难题,尤其是女眷,一个个因为恐高,吓得脸都白了。
不少小孩子都要哭出声来了。
但有什么办法呢,乱世中难得有一个世外桃园,所有人只能硬头皮路过鲤鱼背,前往玉皇顶。
在景室山,居然怎么安置这么多人,如何保障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这个就不是陈不二要关心的事情了,反正他提供的粮食足够大家吃上几年了。
而且玉皇山上有天然泉眼,饮用水同样不缺。
陈不二这几天一直待在山下的庄园里,黄壹他们本来就是斥候出身,所以纷纷以小队的形势出去打探情报。
同时,皇城司的密探也随时将各种情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景室山。
九月二十八日,汴梁城门紧闭,京畿路各个城市全部都坚壁清野,所有人全部撤到城中。
十月初三日,辽国东路军抵达黄河北岸,因为没有船只,一时无法过河,正在想办法绕道。
十月初五,辽国西路军围困洛阳城,但一直没有拿下,所以再次分兵,一部分继续围攻洛阳,一部分准备进攻汴梁。
中路军没有消息,看来一直没有办法突破山西防线。
陈不二看着手中的一份份情报,心中正在盘算着一个个念头。
汴梁保卫战目前看来是再所难免了,辽军不攻下汴梁、洛阳这样的天下名城是不会罢休的。
但这也将辽军补给线太长的弱点暴露出来了。
比如辽国的西线军,从兴庆府、京兆府、潼关、洛阳再一路往东到达汴梁,这样的补给线就长太上千里了。
辽军随身携带的口粮也不会超过三天,前锋部队一直在冲冲冲,大量的辎重和粮草就只能跟在后面慢慢行进。
陈不二拿着地图,手指一直敲着桌面。
“胖子,瘦子,我有个主意,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