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之下,事情的真相还重要吗?
一点都不重要了。
或许在各地被打死的金人中有相对无辜的,但仔细想想,却又会明白他们其实一点都不无辜。
如果他们无辜,那么在金人无数次南下时被烧杀掳掠、尸横遍野的齐朝百姓无辜吗?
这些金人的客商大多都享受了金国强大所带来的红利,他们在齐朝的土地上横行无忌,即使出了什么事情,齐朝的官差也会站在他们的这边。
不论他们是做了什么不法的勾当,或者只是做了正常的生意,都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而这都是与金人的南侵息息相关的。
享受了利益,此时承担后果,也就没什么可冤枉的了。
总而言之,一股从上而下的怒潮已经被掀起。
北伐,成为了所有齐朝百姓的共识!
……
至于金人,他们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大怒。
他们绝不可能相信齐朝朝廷的说辞,不可能相信赞谟作为使臣,竟然敢在金銮殿上直接对齐朝皇帝行凶,还将多名大臣打成重伤。
事实上,金人都清楚,这个皇帝才是他们最好的帮手。
如果真的将这个皇帝给刺杀了,换上一个北伐意志坚决的皇帝,再配上韩甫岳将军,那还了得?
所以,金人对齐高宗的态度,早就从最开始的斩首变成了现在的威逼利诱。
而在这种情况下,赞谟又怎么可能自作主张去刺杀皇帝呢?
金人怒斥齐朝不讲武德,不仅斩了来使,而且还想往金人身上泼脏水。
而齐朝朝廷的反应,则是理直气壮。
就是赞谟先动的手!怎么,你不服你自己去问他啊?
反正朝堂上的事情又没其他人看见,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更何况,你看看我们皇帝都被你们打成什么样了,养在深宫里生活都快不能自理了,见过这样的苦肉计吗?我们怎么可能自己对皇帝动手呢?
双方各执一词,很显然谁都说服不了谁。
那就打吧!
韩甫岳将军复起,统制全国兵马,兵分四路,誓师北伐。
三个月后,齐军兵锋直抵燕京城下。
……
这个结果,其实并不奇怪。
因为金人在之前的那次北伐中,已经是损兵折将、内乱四起。
完颜盛看透了齐高宗与秦会之是何等的德性,所以才装出一副外强中干的样子,硬是让这两个人冤杀了韩甫岳将军,并签订了一个极其有利于金人的和议。
但现在,和议在将成的时候,被撕毁了。
韩甫岳将军再度挂帅,而这次,是齐朝的举国之力支持!
北地义军,也再度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本来北地的义军在“连接河朔”的奇谋之下纷纷起兵,准备迎接韩甫岳将军,里应外合,这些失地都能够很快收复。
结果,齐高宗和秦会之的退兵命令,直接让这些义军被卖了。
如果再拖延一段时间,完颜盛就能够腾出手来,折返回去讲这些义军纷纷剿灭。并建立军屯,重新将这些土地牢牢掌握在金人的手中。
所以韩甫岳将军才会哀叹:十年之功、一朝尽丧。
那时候他其实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这次退兵之后,朝廷在数年之内都不会再调集大军和粮草、进行北伐了。
而一旦错过这个窗口期,整个北方的局势都会变得完全不同。
但,齐朝偏偏硬是把之前的命令全都吞了下去,继续北伐!
而且,各种后勤物资供应更加充分,军队的士气十分高涨。
如此一来,这段时间所损失的那些战机也就无伤大雅了,反而因为整个齐朝体制的高效运转,让这一次的北伐进展更加顺利!
唯一让韩甫岳将军感到有些疑惑的是,皇帝人呢?
上次被带到朝堂上去,硬是变成了粉丝见面会,那些平日里跟他时常有往来的同僚,竟然挨个朝他要签名,就好像第一次见他一样。
而皇帝,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韩甫岳将军自然也很费解,后来听说皇帝被金使打成重伤、在深宫之中修养,就提出希望能主动去探望一番,结果也被这些大臣们婉拒了。
被加急打发着离开京师,带兵出征。
这件事情透着蹊跷,但对于韩甫岳将军来说,也没必要深究了。反正不管朝廷中发生了什么,只要还能继续供应粮草后勤,那就北伐!
这一路势如破竹,收复燕云的不世之功,就在眼前了。
只是来到燕京城下之后,战事却变得有些不那么顺利。
因为双方的攻守之势,发生了变化。
燕云很早之前就已经脱离了中原,他们对于金人的认同感,甚至高于对齐朝的认同感。
之前韩甫岳将军带领着齐军之所以能横扫北方,是因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齐朝旧地,大军一到,不仅有义军群起响应,还有许多百姓自发做内应。
金人眼见大势已去,自然也不会在这些地方跟齐军死磕,只能不断地后撤。
但在燕云,金人已经经营许久,这里没有义军和内应,而且,金人是守城方,齐军是进攻方。
更糟糕的是,此处的金人战斗意志竟然十分高涨,单兵战力似乎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这让韩甫岳将军发现,想要攻下燕京城,绝没有那么简单。
顿兵于坚城之下,迁延日久,援军四集……到那个时候,恐怕就危险了。
其实真实历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