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虚部,则是一门武功和意境有关的内容。
因为一门武功不仅仅有实际的招式运用和气机流转,还有其蕴含的意境。
剑法有剑意,拳法有拳意.这些‘意’就来自于一门武功的虚部。
对武星来说,武功境界练得越高,想要再继续突破,通常不是在招式变化和气机的多寡上下功夫,而是要领悟更高深的意境。
从圆满境界突破到至境就必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而这个‘道’,更多的是务虚而不是务实。
所以对一门高深武功的测评,虚部的评分往往比实部更重要!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嘶!这句话,有点意思啊!”
在场的都是武功测试部的工作人员,就算没有武功创造的天赋,但基础的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扎实的,而且测评过各种武功,眼光自然也比一般的武功创造者更高。
他们或许没有什么创造能力,但鉴赏能力绝对是一流的,不然也进不了武功测试部。
所以当他们听到了‘九阴真经’虚部的第一句话后,立刻就感觉到了不一般。
“什么什么,前面的人在说什么?”
“他们在讨论九阴真经虚部的内容。”
“是什么啊?”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嘶!这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后面呢?”
“后面的不知道啊。”
“.”
站在走廊里等待结果的人听到前面传来的内容,迅速就讨论了起来:
“从字面理解的话,李师的这句话是在说天道的规律是损掉多余的部分来补充不足的地方,仔细想想,其实很有道理啊!”
“一壶水烧开了放在那里,温度会不断流失,最终温度会变得和大气的温度大致相同,这不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嘛?”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不止啊,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包含了进去。”
几个理工男开始用热力学解读九阴真经的这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后面是什么啊?”
“好像是是故?”
“是故什么啊?”
“.”
一群人心痒难耐。
办公大厅里,顾泰禹和一帮荣誉顾问们又用了半个多小时将九阴真经的虚部内容看完了。
“你们怎么看?”
顾泰禹问道。
“实部的论证,初步来看逻辑是通顺的,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虚部,老顾你知道的,我不怎么擅长虚部的东西,不过李行的这篇九阴真经我读起来觉得很有意思,至少没有他那门易筋经让人觉得抓狂。”
一名戴着眼镜的老者对顾泰禹。
从他对顾泰禹的称呼就知道两人关系不错,所以叫得很随意。
“哈哈,罗老你之前可不仅仅是抓狂啊,伱可是当着我们的面大骂了易筋经半个多小时。”
另一位相对年轻一些的儒雅男子笑着说道。
“哼!”
被称为罗老的老者冷哼了一声,显然当初李行创造的易筋经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我和罗老的看法一致,实部的内容应该没什么问题,哎,我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武功像是白研究了。李行真是惊才绝艳,不服不行!”
第三位开宗立派的宗师开口感慨道。
接着剩下的宗师们也纷纷发表了意见,众人都一致认为九阴真经实部的内容没什么问题。至于虚部的内容,众人的评价也很高。
“嗯,把李行对这门武功的特性描述拿来吧。”
顾泰禹听完众人的点评后,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人把李行对九阴真经特性的描述拿来。
测评人员在阅读一门武功时,先不要去看武功创造者自己写的特性描述,而是自己心里先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后,再和武功创造者的描述进行对比。
这个规定是何志平担任会长时定下的,目的是为了让测评人员对这门武功的评判尽可能地公允,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不是每个武功创造者都能像李行那样将武功创造出来后就自动练成的,所以他们对武功特性的描述更多的是自己的推测,并不一定就是准确的,这就需要测评人员去判断了。
不能武功创造者说这门武功练成以后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
很快,几名工作人员把李行对九阴真经的特性描述交给一帮宗师们。
赵冬亮心中无比好奇,想要知道纸上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同样都是九道金色条纹,但不同的特性,象征的意义也是截然不同的。
斩仙诀的特性虽然只有一个,但这个特性无比强大,其地位自然也就不同于其他武功。
九阴真经的特性会是什么?
这一刻,在场众人都很想知道。
“这”
罗老看完李行的特性描述后,一脸震惊地抬起头。
“卧槽!”
一名三十多岁的年轻宗师直接忍不住发出了卧槽之声。
“卧槽,真的假的?!”
另一名年轻宗师紧随其后。
哪怕他们看完九阴真经的内容后,已经对这门武功的特性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但当他们真正看到李行对特性的描述后,依然被震惊到了。
他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高估这门武功了,没想到还是低估了!
“老顾!这门武功,这门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