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宫院之内,十六个太监将负着皇帝的肩舆抬起,不过他们却没有西出月华门往储秀宫去,而是选择了向东走。

因为嫡庶有别,即使是问安,小皇帝也得先去承乾宫问候嫡母,再去储秀宫拜谒生母。

于礼法上,懿安太后才是皇帝名正言顺的母亲,而她的生母懿宁太后,只不过是个母凭子贵的侧室。

就连在朝中和宫中的公共场合,小皇帝也只能称呼懿安一人为母后,而称自己生母则要叫太后。

半倚在肩舆上的李彧,倒是没有了刚起时的憔悴,此时她怀中正捂着一个灌满热水的水囊,神情怡然自得。

可跟在御驾旁亦步亦趋的李云棠,脸上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他正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暗示懿宁太后交还印玺。

没有半点思路的他,只能希望皇帝在承乾宫待的久些,多给点缓冲的时间。

不过这一行人尚未出乾清宫,承乾宫所派的太监已经到了东侧的日精门;他们前来禀告天子,说是今日懿安太后需安心礼佛,不用前来问安。

小皇帝倒是万分乐意,直接让人掉转方向,前往储秀宫去;李云棠则是心中连声叫苦,一下子感觉梦回了学生时代——

那些寒暑假作业一个字没动,正准备假期最后一天补作业的学生,如果被通知提前一天开学,可不就是这种感受么?

一行人缓缓地行出了西侧的月华门,正在红墙黄瓦间的甬道上走着,没走几步,迎面又撞上了储秀宫的人。

更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是,储秀宫的宫女所传的讯息,居然是与承乾宫一样的;即皇帝无需前来拜谒,太后要在储秀宫中礼佛。

怎么地,你们两个拜的是同一尊佛?

李云棠心中正在揶揄,想着想着,面色却瞬间变得严峻,他随即向小皇帝提醒:

“皇爷,昨日承乾宫的那个太监,来时走的是月华门!”

月华门?

小皇帝沉吟了一小会,便领会了其中意思。

月华门是乾清宫的西门,而承乾宫则在乾清宫东侧的东六宫,按常理揣度,肯定是走东边的日精门近些。

那个太监取道月华门,很有可能就是从西六宫出来的!

再结合传来的懿旨上的玺印,则可以推断,那旨大概率是昨日在储秀宫内盖了玺,而后直接就传到乾清宫。

今天两个太后又一起玩“闭门谢客”,其中必有猫腻......

捋清思路后,小皇帝回忆起生母说的是“在储秀宫礼佛”,于是忙令储秀宫宫人在原地不得回去,同时催促抬舆的太监速度再快些。

虽然剩下的路程不超过半里,但这一趟小跑下来,也把一众太监给累得够呛;李云棠虽身上没担什么重量,也是口中微喘、鼻尖冒汗。

到了储秀门前,小皇帝直接跳下了肩舆,命门前的几个火者不得作声,自己领着李云棠与荆云海,径直跨入大门。

尚未走几步,三人就听得东侧的养和殿中,传出一声女人的清喝:

“童三,你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既然已经按了两次印玺,便也不差这一次了!”

这声音甚是好听,李云棠正在疑惑这个叫“童三”的是谁,身旁的小皇帝已经双拳紧握,俏脸气地铁青,

“承乾宫那位,怎、怎敢如此称呼母亲!”

话音未落,她已经急不可耐地冲入养和殿内;李云棠与荆云海对视了一眼,也尾随着跟上。

甫一进门,李云棠便瞧见一个头戴龙凤翠珠冠、身着真红大袖霞帔、年龄三十上下、气质雍容的女子安坐在椅上,端着一个白瓷杯正在饮茶。

涂着艳红唇脂的她,嘴唇轻抿在白瓷杯壁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不禁引人遐思;接着李云棠又窥其正脸一眼,心中顿时只剩下四个字:

姿容绝艳。

而一旁立着的女人,不但容貌逊色很多,衣着相较之下,也寒酸了不少。

坐着的人自然是懿安太后,她既为正妻,莫说训斥皇帝生母,就是打骂也并无不妥。

“皇儿...”懿宁太后一见救兵到了,赶忙出声,结果被坐着的那位轻轻一瞥,慌忙改了称呼,”皇帝来了。”

懿安太后轻轻放下瓷杯,一言不发地望向身旁立侍的太监,后者未有迟疑,当即发问:

“奴婢参见皇爷,太后遣奴婢问问,皇爷此来所为何事?”

这一问倒是把皇帝问愣了,她只是怕嫡母又逼母亲盖玺,引得别的严重后果;但这种事情,终究不好直说出口。

眼见皇帝到了身边,懿宁太后终于鼓起些勇气,岔开话题声援儿子:“姐姐、姐姐刚刚言语之中,自称为‘朕’,这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

砰的一声轻响,懿安太后放下了茶杯,一开口直接吓得懿宁噤声。

“后汉的太后邓绥,所下《大赦诏》、《立安帝诏》等,皆有称朕之举;本朝‘符卯金而叶运,绍斩蛇之开基’,仿汉家故制,顺理成章。

你字不识几个、没甚见识也就罢了,还喜欢多嘴么!”

短短几十个字,不但将懿宁太后所扣“僭越”的帽子摘掉,更是顺势一通训斥,将她惊地噤若寒蝉。

脸上没生半点怒意的懿安太后,言语中竟有些不容置疑的威势。

而李云棠听到这声音清丽的言辞,感觉其中淡含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再联想到那张世间少见的姿貌,心中居然生出一分绮念——将这未亡人……

想到一半,他暗


状态提示:第七章 凤与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