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的前一天下午,江云川赶到了王主任家,还带来了陶茹要的最后一批食材——各种面粉和干鲜果品。

江云川一加入,整个婚宴的筹备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

陶茹和几个女人们也开始了最后的面点预备工作。

他们设备有限,人力也并不十分充足。

虽说面食明天现蒸肯定是最好吃的,但他们还得上十六道宴席大菜,这些面食,大部分是用来给菜品做装饰,顺便当主食的。

这也是陶茹想出来的,现在物资都还不大丰富,用一两根萝卜雕几朵花就罢了,回头炖菜的时候,还可以放进去。

但是,要装饰的多了,就难免要产生浪费了。

不如用各种面粉,做出各色花样面食,可以在菜上做点缀,又可以直接吃,必定让人耳目一新。

剩下的面粉,她还要做花馍。

她虽说从小习武,但母亲的家乡是面食之乡,有婚丧嫁娶的大事,花馍必不可少。

小时候,陶茹也常去外婆家,外婆很疼爱她,但在教她厨艺和做面食上,却很严格。

外婆也有点老思想,怕她一个女孩子,整天习武,将来会嫁不出去,有个好厨艺,将来也好找个对象。

当时陶茹虽然是各种无语,但外婆理由很充分,就算是不嫁人,自己会做,永远亏不着嘴。

她觉得太有道理了,竟无法反驳。

想到这里,陶茹心里又有那么点难过。

在她那世里,爷爷奶奶前两年先后过世,老一辈里就剩下外婆。

因为陶茹是外孙子一辈唯一一个没成家的,整天忙忙碌碌就是为国争光。虽说外婆是最担忧她的婚事,但每年年节见那一两回,对她说得最多,还是鼓励她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国家对她的培养和期待。

“怎么了?看起来不大高兴的样子?是不是我买错什么了?”

她情绪细微一变,江云川就察觉了。

“你会读心术吗?”陶茹立刻捂眼,还很可爱的从指缝里看他。

江云川笑着,伸手抓住她的手。

“瞎说什么?我看你表情变了,像是想起什么不高兴的事情来了?”

“没有,我是在琢磨,还有没有什么没料理好的。我们等会儿开始做花馍了,你是帮我们的忙,还是去歇会儿?”陶茹问他。

“我不累。我帮你。”江云川说着,跟她进了厨房。

江云进和大毛正在揉面,柱子坐在一旁烧火。

村里的两个媳妇也在忙着把已经揉好的一部分面放到案板上再反复揉。

江云霞则在干精细活,将煮熟的红豆一点点压碎,旁边煮好的南瓜土豆,也得等着她来碾碎。

江云川对他们要做的面食没有概念,倒也没多问,而是在看陶茹的操作。

这一晚,他们忙到半夜,院子里的香气,顺着小院子飘远。

第二天一早,王主任家的小院装饰一新。

门前贴了手写的喜字斗方,还特意支了块公告板,上头写着一对新人的名字,与新婚祝辞。

新娘的父亲也是有点墨水,一看那字体,就喜上眉梢。

他总觉得自己这个新家,稍微有点粗俗。

可现在这一看,却不是那么回事儿。

自己家的亲戚里,也没有能写出这一笔字来的。

他和从省里市里来为他嫁女儿捧场的亲朋同事们,都被王主任这布置给惊艳到了。

等再进了院子,一切就更不一样了。

院里也搭起了吃饭的大篷,门口处又立着一块牌子,上头写着今日婚宴的菜单,这里的毛笔字体有些不同,院外是极为方正的正楷,端正秀丽,这里却写的是隶书,古雅庄重。

这字是陶爷爷和陶父分别写就,他们父子俩都是一笔好字,却又各有所长。

“真是好字啊!”宾客们忍不住赞叹起来。

“这些菜名也好听啊!”

“鱼水相依是个什么菜?煮鱼吗?”

“万里奔腾又是啥?”

客人们挤在大篷前头,久久不愿意进去。

他们一直在讨论那张菜单。

王主任只觉得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他等大家讨论了一阵子,才从后面过来,一面歉意来到亲家的身边。

“哎哟,亲家,各位贵客,怎么都站在这里啊?是我招待不周了,快请入座。”王主任说着,把人往里让。

大伙此时期待度已经很高了。

走进篷里一看,里着是摆了八张圆桌,大篷接着东厢房,厢房的小厅里还摆着两张主桌。

里面一桌能坐十个人,外面一桌是八位,今天一共来了七十多们宾客,都能很宽裕的坐下。

屋里大篷里都是灯火通明,看着就觉得亮堂。

两张主桌中央,各摆着一盆花。

“这大冬天,哪来的鲜花?”

“是不是假的?”

“哎哟,这是面做的,这是馒头啊!”

“这上面是插得……萝卜雕成的花!”

客人们目瞪口呆。

王主任和齐慧满面喜气。

这时,他们两个大声请客人们入座。

很快门外响起了鞭炮齐鸣,再接着,就是一对新人入场。

这些都是陶茹提前给策划好的。

王学文穿着一身全新的深蓝色的中山装,新娘子刘颜穿了大红色的对襟棉袄,脸上化着喜气的妆,头发上还扎着一个蝴蝶结。

她一进来,看到主桌那鲜花,也愣了一下,冲着王学文露出灿烂的笑容来。

这年头,婚事都简


状态提示:第99章 喜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