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明疯皇>317 文理双榜

泰昌意欲革新科举制度,选取或者说造就更多像毕懋康、王徵、宋应星等人一样的人才,以促进大明发展。

这设立学院把有功名的读书人集中起来教导还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才是重点。

他微微扫视了一圈,随即郑重道:“礼部设立的学院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光学文的,就叫文科学院,一种是文理兼修的,就叫文理学院。也就是说,读书人考取秀才功名之后有两种选择,要么进入文科学院学习,要么进入文理学院学习,如果不进学院学习,那就不用参加科举考试了。”

文理兼修?

这又是个从未出现过的新名词!

邹维琏忍不住问道:“皇上,这文理兼修是什么意思?”

泰昌不假思索道:“所谓文理兼修就是既学文又学理,而所谓文就是《四书五经》和《孙子兵法》等典籍,所谓理就是孟侯和良甫他们钻研的技术,还有算术、农学、经商之理等也可以算进去。”

啊!

众臣闻言,再次目瞪口呆。

这么搞,读书人能接受吗?

算术、农学这些也就罢了,读书人或许还能接受。

毕懋康和王徵他们钻研的东西说的好听点叫技术,说的不好听点那就是“奇yin技巧”啊!

还有什么经商之理,读书人向来都是嗤之以鼻啊!

皇上竟然专门开设学院让人学这些!

这已经不是改规矩的问题了,这简直是要颠覆读书人千余年来的认知啊!

这还不算什么呢!

泰昌紧接着又继续道:“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以后乡试、会试和殿试也要分文理科,我们直接分文理科取士,金榜也分文理榜。”

这!

众臣闻言,无不呆若木鸡。

皇上的想法怎么总是如此的疯狂,如此的惊俗骇世呢?

你们这什么表情?

泰昌微微扫视了一圈,随即问道:“怎么,有问题吗?”

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不问题了。

这简直是让人无法想象啊!

科举已经延续千余年了,还从未有哪个王朝哪个皇帝对科举制度进行过如此大的改动啊!

徐光启愣了好一阵,这才小心的问道:“皇上,真要这么改?”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对,必须这么改,要不然谁来钻研这些先进的技术,谁来传承这些先进的技术?

你们应该也知道,当初永乐朝的时候大明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多么的发达,当初的大明水师谁人能敌?

结果呢,没人继续钻研,没人传承,大明水师足足倒退了倒退了两百余年,西洋蛮夷都超过我们了!

难道我们还要重演这荒唐的一幕吗?

我们还要丢掉现有的先进技术,再倒退两百年,等着人家来欺负我们吗?”

呃,这个。

大明把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全丢了,自闭了两百余年,倒退了两百余年,着实荒唐!

如果再把现有的先进技术全丢了,那就不是荒唐了,而是愚蠢!

这些的确不能丢。

徐光启满脸凝重的点头道:“这些我们的确不能丢。”

这就对了嘛。

泰昌闻言,不由满脸欣慰道:“你们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至于那些读书人,接受不了的,那就让他们滚,我们开科取士不是为了迁就他们!”

好吧,开科取士的确不是为了迁就读书人,而是为了选取朝廷需要的人才。

朝廷现在的确急需钻研技术的人才,科举还就得这么改。

众人脸上的震惊之色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恍然或者说顿悟之色。

很显然,他们都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

很多事都是不进则退,就好比现有的先进技术,如果没人继续钻研,没人传承,那就会不断倒退。

问题,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不等于就没事了。

这科举革新可不是几句话便能解决的问题。

邹维琏才稍微考虑了一下,便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技术怎么教授啊?

邹维琏忍不住问道:“皇上,孟侯和良甫他们钻研的技术好像没什么相关的书啊,我们怎么教授?”

没有书吗?

不可能啊!

毕懋康和王徵他们难道是无师自通?

泰昌不由问道:“孟侯,你们这一身本事从哪里学来的?”

毕懋康闻言,回想了一下,这才小心的道:“其实,相关的书还是有那么一些的,只是不多而已,微臣还准备编撰一两本呢,只是一直没时间。”

这就行了啊!

泰昌毫不犹豫道:“相关的书就由孟侯他们来定,以后孟侯他们编撰的书也可以当理科教材,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慢慢摸索,不断完善。”

这会儿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还真的相当的少。

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巨著这会儿还没影呢。

比如毕懋康的《军器图说》。

又比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再比如王徵的《新制诸器图说》。

等等这些还都处于编撰阶段,根本没有成书。

这会儿他们都忙得团团转,哪里有时间。

或许,等取了几科文理兼修的进士之后,所有事情都有人接手了,他们才能抽出时间来写书。

总之,这教程的事情是急不来的,只能慢慢摸索,不断完善。

邹维琏闻言,也只能缓缓点头以示明白了。

吏部尚书王象春紧接着又问道:“皇上,这文理双榜跟以前的金榜是一


状态提示:317 文理双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