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左舷>第197章 我军的优良传统

射击训练系统设定,毁伤效果分为好几个等级,比如只是命中目标,但是目标没有彻底失去作战能力,评为sān_jí,入股目标失去作战能力,则评为二级,彻底摧毁目标则评为一级。

打击效果直接关系到新式防区外攻击弹药的实际使用评估结果。好几百万人民币一枚,李海不想让这种昂贵的弹药在自己手里打出了一级以下的毁伤效果。

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在规定时间里打出第二枚弹药,并且第二枚弹药的命中率要在规定的数值之内。

这些数据,射击训练系统会自动收集对比判断。

比如,射击训练要求第二枚弹药要从第一枚弹药打开的缺口钻进去对目标建筑物的内部进行二次打击,那么第二枚弹药就算是命中目标建筑物,却没有从缺口进入,一样会被评为次等级。

海军要具备由海到陆的作战能力,靠什么来实现?

靠海军陆战队和舰载战斗机来实现,除了这两个兵种,海军的任何作战单元,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由海到陆作战能力。

潜艇可以发射巡航导弹对陆地目标进行攻击,但是这种打击方式效率低、效费比低,且不具备综合作战能力。

从水面作战舰艇发射的对地弹药也具备打击陆地目标的能力,但是,一样存在效率低、效费比低的问题。

舰载航空兵部队不一样,等于是把空军放在了可以在大洋任何地方移动的作战基地上,随时随地可以对目标进行反复的、效费比高的火力打击,并且可以向陆地进行兵力空中投送。

所有的这些兵种都必须建立在配合海军陆战队作战的前提之上,任何战争,没有由人完成占领的战斗战役,通常都会以失败告终,无论是军事意义还是政治意义。

综上所述,尽管易小易没有详细阐述新式防区外攻击弹药的重要意义,李海一样心知肚明。

歼-15不是专业舰载战斗机,它的前身是基于苏-27研制而来的,针对当前的作战环境,与苏-27战斗机家族配套的弹药,有很多一部分无法直接移植到苏-33舰载战斗机上面。

而作为苏-33的完全改进型,歼-15所面临的弹药配套问题更加严峻,因此才有了配套研制单位卯足了劲地研制舰载战斗机配套弹药的大计划。

也就才有了第一个全新的成果——新式防区外攻击弹药。

上级没有给李海机组压力,但是不代表李海机组不知道其中的重要意义。

新式防区外攻击弹药试飞试射意味着什么?

就好比新式战机试飞一样,飞行员飞出技术包线来,作战部队在使用这款新式战机的时候,会完全遵循这套技术包线!

新式弹药同样如此,射手打出射击包线,相关数据和数值是要写进使用手册里面的!

党为民就以为就是“起飞-进入攻击航线-发射弹药”那么简单!

话说回来,没有人强调过试射弹药对弹药的重要性,李海出身军干家庭,知道的多一些,李海知道其中的意义,党为民是想不到的。

此次试飞是为了试验发射新式弹药对歼-15s的意义,而不是弹药本身。

上级之所以没有强调,正是因为第一要务是试验战机,试验弹药是搂草打兔子。

“一举多得”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每一次行动都会想方设法地多设置几个模拟课题,把资源的利用率放到最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军“抠门”扣到什么程度?

抗战时期缴获的武器都能用到七八十年代,总生产数量超过5000架的歼-6,直到21世纪依然在使用。

尽管这里面有着其他许多原因,比如工厂产能跟不上、比如经费不足以保持装备的更新换代,但是,若不是有着这么一个优良传统在,几十年前的战机,有这么长的寿命吗?

海军是有钱,李海他们这一次过来和平基地搞业高高原环境实际作战试飞项目的经费,是海军掏腰包,确切地说是海军航空兵掏腰包。

但是,再有钱,优良传统不能丢,所以在这一次试飞中,大大小小好几个项目都加了进去。前提是不会影响第一项目的试飞,也不会对次要项目的试飞提出硬性要求。

因此,李海和党为民的任务是打出弹药,全面评估战机发射对地攻击弹药的能力,重点不在弹药的表现,是在战机的表现。

事实上,李海机组已经完成任务了,如果半路杀出两架鸭式战斗机打乱了节奏,李海机组只需要按部就班发射掉第二枚新式防区外攻击弹药便可以返航。

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不算什么,这是份内事,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厉害,就要超额完成任务。

这是李海的想法,党为民想通了这里面的关节后,也是他的想法。男儿立志从军不是为了进部队混吃等死的,也不是为了按部就班沿着人生轨迹生活的,而是为了发光发热!

李海用第二枚新式防区外攻击弹药击中了目标建筑物之后,塔台上的指挥班子成员也就明白了这当中的含义。要说最忙乱最惊喜的,是弹药厂家的技术组。

他们原本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加入试飞团队的,没成想,原本计划安排在几个月之后的试飞内容,一下子被试飞机组打了出来。他们焦急地等待着传感器的数据反馈,焦急地等待着模拟射击训练系统的反馈,同时迅速展开工作,根据现有的数据对毁伤效果进行分析。

打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后续价值几十个亿的的订


状态提示:第197章 我军的优良传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