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秘密
围棋棋盘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
围棋棋盘标准正方形,由纵横各19秒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如果你久久凝视棋盘,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茫然无际的感觉。如仰视浩瀚苍天,如俯瞰寥廓大地。日本围棋大师吴清源考证说:围棋其实是古人一种观天工具。棋盘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
围棋棋盘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对称性、均匀性。它全然一个整体,上下左右完全对称,四面八方绝对均匀。它既无双方阵地之分,也无东西南北之别。棋盘可以横摆、竖摆,下棋者可以从任何一边落子。围棋棋盘的这些特点十分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现代宇宙学证实,在大尺度的宇宙空间,物质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呈现高度的对称与均衡。而宇宙同时在以均匀和对称的方式不断膨胀。
围棋棋子的“元素性”象征着宇宙物质
围棋棋盘隐含奥妙,围棋的棋子也蕴藏玄机。围棋棋子具有一种“元素性”的特点,即是一种最抽象、最概括的存在。
围棋对奕演绎自然规律
围棋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围棋棋子概括世界万物,围棋棋子在棋盘上的行棋对奕则隐喻着宇宙生存、发展、变化、运动的总规律。围棋对奕首先隐喻着宇宙有生于无的生成规律。象棋对奕从“有“开始,尚未开战,棋盘上早已森严壁垒。围棋则从“无”开始,从空无一物的棋盘上陆续落子。宇宙的创生是从有而来,还是从无开始呢?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易》云:”无极而太极。“大爆炸假说认为,宇宙源于200多亿年前某个时刻的一场大爆炸,从绝对的无中产生了时空空间,诞生了原始宇宙,并不断膨胀,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围棋对奕其次象征着宇宙繁生于简的发展规律。围棋的规则极为简单,而且是最大限度的简单,它的棋子无级别划分,没有功能规定,自由落放,平等竞争,但随着棋盘上棋子数量的增加和经营空间的扩大,量变引起质变,围棋便逐渐由简单至复杂,由有限进入无限。
围棋考古
围棋是我国传统棋艺之一,在我国古代称作“弈”,与我国古代另一种游戏“博”并称为“博弈”。围棋比象棋出现的更早,相传起于尧、舜时代,盛于六朝。唐、宋、元、明时期名手辈出,到清朝尤其鼎盛。迄今为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子。不过传说终究是传说,尧、舜时期相当于中国原始社会的末期,当时的社会分工和人类文化尚处于萌芽状态,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是不大可能创造出表现高智慧的围棋来的。围棋古称“弈”,起源于西周。历经春秋战国时已发展至成熟阶段。春秋末期,围棋已经在上层社会相当流行了。
发现的最早的关于围棋的文字是《左传》中以围棋来比喻卫国国政的记载,说的是西元前559年,卫献公将入国,宁喜许之,大叔闻子曰:“宁子视君不如弈棋,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弗定乎!必不免亦!”《左传》把“弈棋”比“视君”,说明“视君”之难;又以“举棋不定”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
清黄杨木雕笔筒
围棋罐极其罕见,为中国文人喜爱把玩之高档器,历届拍卖会都极少出现,众多图录及参考书上均无。此罐小直口,短颈,腹鼓,腹下收,三层台阶式圈足(绝无仅有的最顶级的修胎工艺)。崇祯历史人物图器物较为常见,此罐以张良拜师学艺为题材,后一童子手捧官帽,寓意加官进爵。主画面绘张良在聆听师傅的教诲,师傅左手执扇,右手抚膝,神态舒适安祥,背后放着《太公兵法》。通景满篇绘画着奇石、栏桥、括号云、宣草纹、松树、合欢树、芭蕉和太阳,这些都是典型的崇祯时期常见的画篇,均为本朝之典型。
在阳陵帝陵南阙门遗址出土了一件汉代陶质围棋盘,该棋盘并非陪葬品,而是守护陵园的人利用一块素面青砖刻划而成的,出土时已经残破,外观呈不规则五边形,残长28.5~5.7、宽17~1,两面均阴刻,其线条不直,从较完整的一角向内和向上的第四条线的相交处刻划一斜叉,用来表示星位。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围棋盘,它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围棋发展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历史影响
棋文化
棋文化中国古代兵家讲究的是“智、信、仁、勇、义”。
何谓智?其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同于西洋象棋的王可以四处移动,中国象棋的将帅闲坐九宫之内。其二,在古象棋的演变中,士相在西洋象棋中演变成了“后”,而 “象”演变成了“传教士”,而在中国象棋中,成了谋士和丞相,显示了中国文化中智胜于力的定论。其三,西洋象棋棋子个个有十八般武艺,连小卒都能升变中国象棋中大子活动空间大,能纵横往来。由于双方子力相等,小子也是胜负天平上重要一码。中国文化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概念表现得一露无疑。
何谓信?其一,三军对垒,车、马为左右军,将帅坐镇中军,当上下同生共死。西洋象棋在规则演变中,出现了“王车易位”,开局未已,“王”已藏于一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