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农民眼里的土地
“大伯!大伯!”
王朝阳在旁边说得口干舌燥,忍不住摘一串葡萄放在手里慢慢吃,这才发现大伯居然走神了。
“啊?哦?你接着说。”王建国看着烟杆的旱烟快要熄了,赶紧抓紧时间吸两口,顿时间又是一阵烟雾升腾。
王朝阳腻歪的吃着葡萄,合着刚刚说半天,大伯压根儿就没听进去,这都走神儿了?
“大伯,要不咱们说说西红柿种植和黄瓜种植的事儿?”
王朝阳心里窃喜,可算是把大伯给忽悠住了,想要回村里发展,想要在烂泥田村创业,肯定是少不了大伯的支持的。
“嗯,你打算怎么办?”王建国也摸不清脉啊。
“大伯,我是这样考虑的,农村经济想要发展,必须得规模化,统一化,统一管理。”王朝阳说道。
“你不发种子给大家伙?”王建国纳闷问道。
以前镇上也搞过不少类似的统一种植,不是发点果树苗,就是发点种子,让村民们自己在家种植,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果树苗没长大,地里的野草倒是长茂盛了,再加上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地也就越来越荒,肥沃的土地变成了林地,退耕还林都没搞得这么好。
“不发种子,不仅不发种子,我们还得把地收上来统一管理,用承包费的模式给大家经济补偿。”王朝阳想了想说道。
“收地?这怎么可能,你把地给大家收了,大家吃什么啊?不行,不行,这是万万不行的,你这是想让大家伙戳你脊梁骨啊。”
王建国坚决反对,土地,那是农民的根本,没了土地就没了生存的根基,这土地是能够随便收的吗。
“大伯,咱们这也是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嘛,再说了,也不是让大家把所有土地都拿出来,每家每户都要保留一定的自留地种庄稼种菜。”王朝阳没想到,万事俱备,结果在土地上会出现问题。
当然,这也是王朝阳想当然的结果,农民把土地看得非常重要,可不是简简单单说两句就能改变他们固执思想的。
“留一部分也不行,这事儿没得商量,你要有本事,你自己一家一家去说,看看哪家会答应把土地拿出来。”王建国吧嗒着旱烟说道。
“要我说,你就把种子分给大家,让大家自己种,都是能卖钱的,大家积极性肯定很高。”未了,王建国又补充一句。
各种各的?
王朝阳倒是无所谓,可是我给你种子你也不一定能够种出来啊。
“大伯,现代农业可不像以前那样在地里刨个坑,撒上种子就能收获的,我种植的这个西红柿和黄瓜需要科学管理,科学施肥,这中间任何一个程序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
“再说了,人家收购西红柿和黄瓜,都是有要求的,可不是随便摘两个过去人家就要收购的,万一要是达不到人家想要的标准,到时候大家西红柿种出来卖不出去,那个时候村里大伙儿才真要戳我的脊梁骨。”
“再有,我的计划可不仅仅是就把西红柿黄瓜卖给县里,县城才多大啊,一天也消耗不了多少,我要把烂泥田村的农产品打造成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以后只要有人提到西红柿,就会让人想起咱们烂泥田村,到时候人家一提到烂泥田村,还不得提起烂泥田村村长王建国?”
“你小子少忽悠我,你大伯我是那种爱慕虚名的人吗?”王建国不动声色的用烟杆敲了敲桌子,“你那西红柿还能卖到全国?那么远的距离,怎么卖出去?”
“这还不简单啊,有冷藏车啊,到时候咱们村里的基地做大之后,把公路修通,那还不是一辆接一辆的大卡车开进村,然后拉着我们村的西红柿啊,黄瓜啊,葡萄啊,对了,还有甲鱼,一车一车的送到全国各地,各大超市,到时候你就站在小洋楼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王朝阳给大伯画了一个贼大的饼子。
“我?还站在小洋楼上?指点江山?拿着我这根烟杆儿吗?”王建国看了看手上已经有了光亮包浆的竹根烟杆,感觉有些不符合身份。
“要是不行,你也可以用鹅毛扇啊。”
“一边去,你小子还来挤兑你大伯了,老头子我又不是诸葛亮。”王建国没好气的说道。
“大伯,你就帮着说道说道呗,村里大伙儿都听你的。”
“这可不好说,你没种过地,不知道土地在大伙儿眼里究竟是啥。”王建国陷入沉思。
其实,他也大概弄清楚了王朝阳的想法,这些年当村长,镇上不知道安排过多少次新农村基地参观,那些新农村可都在搞大棚蔬菜啊,果园基地什么的,同样也是搞土地承包。
可是,他们这是烂泥田村,靠山吃山的贫困村,要是真没了土地,大家心里指不定咋想。
“大伯,要不这样吧,咱们村弄个合作社,大家以土地的形式入股,不过这样的话,就会出现有的人股份多,有的人股份少的情况,大家集体干活集体分钱,只是我怕这种模式到后期的话会出现问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是国人的普遍思维,放在没有多少文化的乡下,会显得更加突出。
前期刚刚创业的时候或许大家都没有太多感觉,可是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后面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少的人总会是心里不平衡的。
“另一种办法就是由我个人控制整体经营,把村里所有人都纳入进来,这样可以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