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唐新秩序>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ps:感谢denzi兄的票票!

营指挥熊虎将局势看得清清楚楚,他重重呸了一声,吐出一口浓痰,向营教化、营虞侯们道:“看来木砦不能要,看上去阻挡了魏博狗子们,但实际上也阻挡了咱们自己!”

教化和虞侯、参军们都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基层军官,他们纷纷点头,同意熊虎的看法。熊虎见众人同意,便道:“魏博狗子们要砍木砦就让他们砍去,咱们后撤十步,放他们进来,跟他们当面拼刺,老子不信就拼不过他们!”当即向虞侯下令。

虞侯进入一线战地,挨个向各都都头、队正下达了熊虎的命令,铁甲枪兵们便在军官的口令下临阵后撤。第二排平枪前指,第一排后退至第二排身后,平枪列阵,第二排再退至第一排身后,如此交替而下,让出了一片空地。

同时,参军将熊虎的作战指令飞速记录下来,然后报至厢指挥部备案。根据卢龙军的作战条令,营指挥有临阵机变的决策权,只要得到营指挥部教化、虞侯的同意,便可做出军令的变更,同时该条军令要立刻禀告上级指挥部知悉并作为战后评析的参考。营指挥也可以在没有教化和虞侯的同意下变更军令,但一旦失利或没有达成目的,战后需要视情况予以相应惩罚。

卢龙军铁甲枪兵的后撤招来魏博军卒的一阵欢呼,他们飞快将木砦砍断砸烂,然后跃过废弃的木砦,冲向了卢龙军。皇甫峻见前方打开了缺口,心头一阵狂喜,指挥余部向大王庄发动冲击,以增援前方的魏博军卒。

可惜皇甫嵊刚才处于后阵之中,没有看到卢龙军卒的临阵后撤方式,否则他肯定会相当震惊。仔细掂量掂量是否投入后备力量了。卢龙军的临阵后撤说起来轻松,但要实施起来是需要相当勇气的,难度也非常大。数百名士兵向后撤出十步之遥,这个举动放在后世也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九成以上会造成军心动摇,继而导致全军溃败。

不管出于什么考虑。就算战场上的军将们决定让出纵深,诱敌而入,通常也不会下达这样的军令,他们的习惯是将一线厮杀的军卒作为弃子,让这些弃子顶在前面争取时间,后队士兵缓缓撤退。当弃子们死光了。或者自动溃散了,后撤的过程也结束了,军队还能继续作战。如果溃散的弃子们想要逃回后撤的本阵,那么他们必须绕道,否则将会被己方的弓手射杀,甚至直接被督刀队砍头。

原因无他,卢龙军敢于做出这样的后撤举动。是因为严格队列训练的威力,以及对纪律遵守的毫无保留,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而言,却是难之又难的事情。所以这个时代中,指挥军队的将官们几乎不会在两军交战的时候发布后撤的命令,哪怕是自己要开溜了,也绝不会说出“后撤”这两个字。

之所以说“几乎不会”,是因为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存在——两军完全混杂在一起。已经分不出敌我态势的时候,主将们会下令“鸣金”,主要目的是通知已经找不到自己人的己方士兵,告诉他们己方本阵的方向,要求他们向本阵靠拢,这才是鸣金的真正含义。在这种情况下,两军都会鸣金。然后渐渐分开。

皇甫嵊当然不清楚前方的具体情况,所以他率余部杀了上来。

这一下子没有了木砦阻拦,卢龙军从上到下都忽然松了口气,感觉打起来顺畅了许多。队正李彦直的视线开阔了。他觉得战斗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轨道,于是兴奋的指挥本队士兵开始了整齐的两排式轮刺。武技娴熟的魏博军卒们立刻被扎出了一排排血窟窿。

皇甫峻在本阵中同样没有感到异常,他看见皇甫嵊率部突破了木砦,当即做出了“卢龙军前部溃散”的判断,于是下令第二拨士卒冲阵,以图支援皇甫峻,一鼓作气杀散大王庄的卢龙军。

六百名魏博军卒呼啸着冲向了大王庄,喊杀声震天动地。

李承晚指挥左厢防守大王庄,他现在就站在一户民宅的屋顶上,见魏博军这次攻击投入的兵力很多,知道对方要拼命了,于是道:“换大箭!”之前卢龙军也发过多次箭雨,但因为魏博军阵线比较疏散,投入兵力也不多,所以一直隐忍着没使出杀手锏。此刻见数百名魏博军卒黑压压密集而来,李承晚才决定亮出这一招来。

左厢弓箭营布置在庄子一侧的开阔地,营指挥盯着屋顶上李承晚的所在,见李承晚身边令旗兵更换了令旗,立刻发出命令:“换弓!”各都弓手立刻从脚下拾起大弓,换上大箭。

营指挥看了令旗兵做出的手势,又命令:“目标,四号区,弦高五指——放!”一片箭雨腾空而起。

皇甫嵊领着所部数百名魏博悍卒,正沿官道旁的田垄向前疾进,忽然听到上方传来“嗡嗡”的响声,与一般箭雨的“嗖嗖”声截然不同。他下意识喊道:“注意防箭!”

箭雨飞到,和之前那几次同样的精准。对于卢龙军精准的箭雨覆盖,皇甫嵊是相当钦佩的,他曾经和卢龙军打过几回,知道卢龙军中那支银葫芦都擅长弓射,如今看来,对手应当是把银葫芦都重建起来了。

密集的厚盾迎向上方,顿时和箭雨撞在了一起,撞击的结果令皇甫嵊心头一抖。皇甫嵊周边是他的亲卫,定着的是蒙着铁皮的盾牌,饶是如此,几名亲卫仍旧如同被某种巨大的力量狠狠撞击了一下,脚步立刻一趔趄。其中一名亲卫甚至被这股力道击倒,屁股墩在了田土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