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把掌柜的找来,让他架几口锅,把铺子里存的米拿出来煮粥。

“夫人,这怕是……”掌柜得有些为难。

“挂我的帐吧,等回京后,我会把帐还上。”李婉道。

得了这话,掌柜的也就安心了,忙指挥着伙计们开始架锅煮饭。

临近中午的时候,几口大锅里的米粥煮好了。不过铺子里没有这么多碗筷,好在掌柜的去隔壁的酒楼说明了情况,那酒楼东家也是个善心人,不但借了他们碗筷,还送了不少青菜和肉过来。

少年们先给老人和孩子们盛饭,最后才自己吃的。

李婉又看到了那天玩泥球的小姑娘,她端了一碗米粥,一口喂小宝一口自己吃。

“园园,奶奶喂小宝就好,你自己吃。”老妇人冲小姑娘道。

小姑娘摇头:“奶奶病了,奶奶吃,我来喂弟弟。”

老妇人欣慰的同时,眼圈又红了。

李婉听着心酸,便盛了一碗粥,走到祖孙三人跟前,柔声道:“我来喂小宝吧。”

“哎哟,您身份贵重,可使不得。”

李婉笑笑,仍旧蹲了下来,用勺子喂小宝吃粥。在这些人眼里,她身份贵重,可在容家,甚至那些官眷眼里,她却是出身卑微。

她虽不曾自卑,但听多了难免不舒服。

“什么身份贵重身份卑微的,大家都一样。”李婉道。

老妇人叹了口气:“说是这么说,可我们出去乞讨的时候,人家看我们多嫌弃。有的还怕我们脏了门楣,拿棒子赶我们走。”

小宝病好了一些,眼下食欲很好,大口大口的吃着。旁边的小姑娘叫园园,瘦瘦的干干的,捧着那大碗,比她的脸都大,吃得十分香甜。

“婆婆,他们是您的亲孙子孙女吗?”

老妇人摇头:“不是,我们这些老的,每个人照看一两个孩子。平日里领着他们去街上乞讨,久而久之,自然跟亲的也就一样。”

“那他俩也不是亲姐弟吧?”

“他们还真是亲姐弟,他们父母先后得病去了,无人照管他们,衫子才把他们领回来的。”

李婉四下望了一圈,在门口的地方看到了衫子,他怀里抱着一个小孩儿,正逗着那小孩儿玩。

“衫子也不过十四岁,又机灵又能干,要不是被我们拖累,他自己定能过得很轻松。”老人家叹息道。

大雨在天黑的时候终于停了,不过官府贴出公告,说是出城的路被雨水冲垮了,眼下不能出城不能进城,需要几日来修路。

李婉他们被迫留在燕州,也只能先等着了。

她和谢凛陪着衫子他们去了大院,扑一进门,几个人都愣住了。

大院原有一排土屋,两边也有厢房,但现在已经全部坍塌了,变成了一堆废墟。衫子他们挖开废墟,从里面背出一代代滴着水的大米。

好在天放晴了,他们把大米摊开放到油布上晾晒。

“屋子都倒了,需要再修建才行。”李婉叹了口气道。

谢凛脸上露出愁色:“我这里还有一些银子,勉强能盖起几间屋子,只是这大院是有主的,人家并未肯让我们在这院里建房子。”

李婉侧头,“谢先生,您想给他们盖房子?”

谢凛点头,“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拿着这些银子也没用,倒不如帮帮他们。总归是看到了,不能不管吧。”

李婉笑,“谢先生出钱盖房子,那我就把这块地买下来吧。”

二人问过衫子,知道这地方的主家是谁,便一起去拜访了。

这主家也是心善的,不然不能让他们占这么久。可心善归心善,不能把这么一大块地方白给了他们,所以李婉说出银子,那主家还是愿意的。

“若按市面价,怎么也要五十两银子了,但夫人这是做好事,给我三十两就行。”主家是个胖乎乎的老头,捋着胡子乐呵呵道。

三十两已经很便宜了,李婉没说什么,当下拿出了银子。

他们先去官府换了地契,李婉又向官府说明了情况。官府自然也是支持的,从财政上挤出了二十两银子给他们,当是尽尽心了。

盖房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李婉把谢凛留在照管此事,等路一修好,她就先行回京了。

这一来一回再加上路上的耽搁,等李婉回到京城,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她回到府里,想着燕州的事,还是要跟容夫人先报备一下的,毕竟是一仓库的米,价值一万多两呢。她没顾上休息,直接去了容夫人那院。

经过园子的时候,正看到容陌搀扶着陆轻染散步。

阳光正好,二人有说有笑的,郎才女貌,跟画里走出来的两个人似的。再看自己,一身风尘仆仆,加上燕州的事,满心的疲累。

便好比他们是琴棋书画,而她是柴米油盐,这一刻,她突然发觉其实她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俩才是。

李婉没有上前打扰,而是绕着小路去了容夫人那院。

她过去的时候,容夫人似乎正等着她,神色冷清的很。

“燕州的事,本夫人已经知道了。”容夫人道。

李婉一点也不意外,想来那容兴米粮铺的掌柜的跟她通了信。那几日大院的人在仓库,吃了米粮铺很多粮食,这掌柜怕担责,所以先一步跟容夫人报备了。

“嗯,我会用自己的贴己钱填平账上的亏损。”李婉道。

容夫人冷哼一声,“你是商人,不是大善人,这次出钱出力的,对容家有什么好处?再说了,你的贴己


状态提示:第473章 到底是外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