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闲傻呆呆的坐了一炷香的功夫。
倒不是他没法答这道题,而是他一直在记忆中搜寻,终究确定这个世界里没有曾经的那个故事——
这句话出自自己曾经那个世界的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陈潘的学霸,既然是学霸当然知识渊博,这家伙还有一颗胸怀天下的心!但偏偏他又很懒,除了读书思考救济天下之外,别的事儿不会做也或者是不屑于去做。
他爹的好友薛勤前来看他,便见他的院子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薛勤这老头就看不惯了,大概是说了这么一句: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这样的环境你也能安然住得下去?
陈潘当即就怼了薛勤一句:“大丈夫处事,当扫天下,何事一屋乎?”
薛勤当即就反问了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意思简单,就是若是繁琐的事都做不好,怎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所以在这个世界里,这句话,应该是自己首创才对,而且还是和张桓公吹牛皮的时候说的,它怎么就出现在了这考卷上了呢?
这张桓公厉害啊,莫非他曾经将这句话写过给京都的某个大人物?
现在的问题是,这道题他觉得自己一不小心又能拿个甲上!
为啥?
因为前世曾经有过一次大学辩论赛,题目也是这个,恰好他看过那场辩论赛。谁输谁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正反两边的辩词都极为精彩。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我应该以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为论点呢?还是以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为论点?
主流的观点当然是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这应该是出题者的本意,他想的正是天下学子当从小事、从小官一步步做起,而至成大事,成社稷之重臣。
我特么的就想当个百花村的小地主……许小闲撩着袖子开始磨墨,通常来讲,若是这答题不合出题者的本意,哪怕你弄得花团锦簇,也没可能拿到高评。
既然如此,他提笔饱蘸笔墨落了下去——
晚生以为:一屋不扫可扫天下!
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何为小节?小节者,锁事也!
一屋便是琐事,锁事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天下才是大事,意为个人在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颂扬赞赏。
人的一生精力是有限的,既然选择了扫天下,何必再拘泥于扫一屋?理应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天下大事中去,而不是总关心细枝末叶,只看着身周三尺之地……
许小闲思如泉涌,他洋洋洒洒的泼墨挥毫没有片刻停顿。
而此刻,其余所有的学子们都还在冥思苦想——辩经要考两天!这第一天,通常他们都是在审题在脑子里构思,成熟之后于次日下笔,没有人像许小闲这样信手就拈来,压根就不带去想的。
吴怀依旧坐在柱子后的小板凳上,他一直看着许小闲,越看越觉得惊讶——这小子,昨儿诗词相对简单,他却睡了一天!今儿这辩经可是难题,他却偏偏没去慎重思考……
哎,吴怀摇了摇头,这小子,没救了,信手涂鸦,恐怕就为了将那卷面给填满。
台上的袁树之又有些犯困,于是,他又在贡院里四处走着,生怕自己坐在上面睡着了丢人。
他走过了一列又一列的考舍,嗯,大家都在蹙眉沉思……确实需要仔细的去思考,因为这道题极有难度。
以往的辩经都是从四书五经中来,偏偏今年这道题没有出处,但题意却偏偏又极为深刻发人深省。
在袁树之看来,所有考生都应当选一屋不扫不可扫天下这个论点——因为这是个浅显的道理,它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思相仿,完全可以从这个论点出发去展开论述,这样至少就能得个乙中了。
若是论述精妙,得个甲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再联系当今朝中的情况,皇帝久病,难以临朝,太子未立东宫无主,以至于二相争权,群臣站队,无人用心于国事。
他们都看着这天下,却没有人扫一屋!
举荐依旧是而今大辰选拔官员的主流,可举荐的资格却控制在少数人的手上。他们举荐的人,眼睛自然盯着的也是这天下!
屋子没人扫啊!
老百姓的生死……就没人去管啊!
大辰皇朝才建国十六年啊,那些屋子却都杂草丛生污秽不堪了。
所以这出题者是用心良苦,估摸着是希望能够在这乡试中寻到能扫一屋的少年学子,能够将大辰不再新鲜的血液给换掉那么一些以续国祚。
袁树之如此想着,精神陡然一震,莫非……这是不是意味着陛下已经意识到了而今之局面,有意纳取更多科举之学子而减少举荐之官员?
无门无路的学子才会走科举之路,但这条路之难,这些学子们难以想象。
大辰六大世家盘根错节,五大侯府权势倾天,当年张桓公冒死上书以求变革,却落得个出走京都流落凉浥县的下场,哎……无解!
袁树之放弃了幻想,不知不觉中,他又走到了这贡院的西北角,抬头一看,忽然一怔——
咦,许小闲这就在答题了?
他自嘲一笑捋着长须摇了摇头,未理解题意,未领悟其深意,未周祥其含义……终究不过是一篇泛泛之文罢了。
他没有走过去看一眼许小闲是如何答的,因为没有必要。
他正要走回去,身子却定住了,因为他忽然看见许小闲停笔了——
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