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回到三国当校长>0059 还敢再假一点吗?

又过了将近半个月,左将军皇甫嵩终于率军返回了洛阳。

皇甫嵩过去与朱儁共同带兵镇压了“正义的伙伴”,群众们“喜闻乐见”的“黄巾”农民起义军,成为了当世名将之一。他和刘焉年岁相近,都是将近“花甲”之人,按理说这辈子大风大浪都见惯了。只是这次班师回朝,就连皇甫嵩也被皇帝出城十里亲迎这种欢迎规格震惊了。

毕竟这并不是像剿灭席卷全国的黄巾之乱那么大的战事,而且他们也没有彻底消灭反贼,连首领都没抓住呢。所谓无功不受禄,这荣宠过厚,拿什么拯救……噢不,回报你,我的皇帝?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皇帝要对你太好,实在没有办法也只能一死以报之了,这就是“义”。虽然在某些人看起来这很愚蠢,因为任何人的行为都有目的,其中坐在皇帝这样位子上的人,很可能一举一动都是有着某些相当功利的目的——但就如同貂蝉之于王允一样,遵守“义”的人还是会做出相应的回报。

当然这也只对可以“欺之以方”的君子有用。“国家养士数百年,岂无一二死节者乎?”但仗义死节的,却也只有那么十之一二甚至百之、千之、万之一二罢了。不过张让等人给汉灵帝出的这个“礼贤下士”的老套主意,却是号准了皇甫嵩的脉。

而且张让劝服汉灵帝给予皇甫嵩这种规格高得过分的嘉奖时,还指出这正是个“千金市马骨”的主意——既能皇甫嵩这样的名将死心塌地,又有利于树立皇帝尊重人才的良好形象,正可谓一箭双雕。

这这盛大的庆功宴会,党爱国肯定也被汉灵帝邀请了。皇帝自然是没有理由让“未来人神仙”也陪着自己出城去迎接皇甫嵩的,但党爱国一是考虑到既然答应皇帝来了,还是多少也给他些面子得好,二是因为他自己也想瞅瞅皇甫嵩和文武百官,便也跟着出城了。

话说从党爱国到洛阳的这几个月时间,就算其中还曾有一年一度的新年大朝会,他也还没有在正式场合里与朝廷的文武百官见过面。毕竟他那个身份站在朝堂上实在太过敏感,为了避免刚接触不久的汉灵帝误会他想要夺权,所以他根本就连新年的宴会都推辞不去了。

这一次党爱国在官方上也是以“校长”的身份,而不是“未来人神仙”的身份跟在皇帝身边的。出城十里跟着皇帝一起迎接得胜归来的皇甫嵩的文武百官们,视线基本上都集中在了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的党爱国身上。

有不少官员一开始看到皇帝这样亲热地招呼一个长相十分陌生的黑衣人时还有些奇怪,等他们从“消息灵通人士”那里得了信儿,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位”时,便都擦亮眼睛努力把党爱国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刻在心里。毕竟党爱国虽然说并不是深居简出,但普通官员还真没有机会见到他,或者说过去即使曾经见过了也不知道这位究竟是谁。

党爱国除了一开始出宫时,十分给汉灵帝面子地自动走在比他稍微靠后一点的地方之外,大多数时间干脆都混到了紧跟在汉灵帝后面的“中央大学代表队”方阵里面,和自己的学生们走在一起。

不过在这种庄严肃穆的重大场合里,就算是孙策、魏延、甘宁这几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半大小子,也都一个个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尤其是孙策,他前一天晚上被老爹孙坚拎着耳朵严厉叮嘱了一番,此时孙坚也在队伍后面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呢。

这种鼓乐齐鸣却相当发闷的“游行”活动,让党爱国这一路上也都没了什么说话的兴趣。等到了预定地点,他又被邀请到前面陪着汉灵帝一起迎接出征归来的将士。党爱国感觉,这就和他小时候在“首都儿童福利院”时接受国内外领导人慰问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只不过他现在的位置和那时对调了一下。

不得不说,这些得胜归来的士兵在整休之后,确实透露出了一股彪悍之气。但在军校出身,进过部队,又居住在北京,亲眼见过不少次国庆阅兵式的党爱国看来,这些精干的士兵行进之中还是有点散乱,不像是纪律严格的解放军,倒像是战斗力颇强的雇佣兵组织似的。

不过对于这支汉灵帝、文武官员、乃至是普通百姓都引以为傲的雄壮军队,党爱国没有多加评论,只是微笑着看热闹。毕竟以古代人的标准来看,也许这也就是精兵了?反正这时代的战争中,大多数军队只要将官一死,士兵马上就会崩溃这是常识。而这种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可奇怪的常识,在党爱国看来却相当不可思议——这么脆弱的军队还能用来打仗么?

就在所有人看到大汉的强兵,并因此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党爱国却有点无趣地等着这仪式快点结束。不过只要有皇帝参与的各种仪式,多半都隆重无比,时间就算不很长,也肯定是短不了的。

党爱国看着身着华丽衣甲,骑着十分神骏的高头大马的皇甫嵩一下马就“纳头便拜”,然后汉灵帝快步上前,“亲自”扶起皇甫嵩并“亲切慰问”,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老将的皇甫嵩立即“感激涕零”,眼泪“哗哗”地流,不由得感觉到一阵蛋疼。

毕竟看惯了新闻联播的人,都对这种领导人下基层的情节免疫了。现在就算是大年三十,最高领导人上老百姓家拜年的时候,电视上都不敢演那些普通老百姓因此感动得泪流满面之类的画面。就算事实真是如此,在电视前


状态提示:0059 还敢再假一点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