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旌旗>第三百二十七章 北极熊的心思

相对于植田谦吉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的冈村宁次,在位于朝阳不足三十公里的地方,冈村宁次所指挥的部队开始呈梯队的进行野战工事的挖掘,破坏公路和桥梁,很多人都不理解冈村宁次的用意,冈村宁次也不进行任何的解释,朝阳方向的获洲立兵第一方面军与第二方面军矶谷廉介所部可以说此刻是在受到两面夹击,死死的苦撑,植田谦吉将东条英机出击失败的消息彻底的封锁了,所以无论是获洲立兵还是矶谷廉介都还抱着一线希望,那就是东条参谋长能够在关键时刻逆转战局。

相比之下山下奉文就显得理智很多,同样执行植田谦吉的命令,但是山下奉文的第三方面军却显然并没有过深的陷入对张家口的进攻,山下奉文的兵力最多的用在了两翼和自己的后方,对张家口要塞的进攻则显得很是心不在焉,一支进攻部队竟然在自己身后修建工事?驻扎重兵?这显然是担心有人会断其后路,攻其后门!

张学武面对第十战区整个的战略部署实际上也是在拆东墙补西墙,为了玉门油田,张学武将自己的防御圈子扩大了至少二倍,这样一来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就更显得不足了,张学武穿越之前不过是区区一个参谋,说得好听就是专业的军事人才,说得不好听就是玩口活的家伙。

世界各国除了日本人在二战时期的参谋拥有较大权力之外,其余各国的参谋扮演的基本都是打杂挨骂的角色,因为在作战时往往都是军事主官的一言堂,而且参谋也分作战、警备、保卫、战术、战略、后勤综合等等,实际上就是一个万金油。

张学武自己有几斤几两。张学武自己最清楚不过了,此番日军全力进攻第十战区,可以说就出乎了张学武的意料之外,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第十战区远远比第五战区李宗仁要强大得太多太多,所以日本人是不会放着鸡蛋不吃来啃石头的,所以他就制订了一个比较安逸的作战计划。一方面继续积蓄实力。坐等日本人完全陷入徐州方面的作战,他在一句出兵给日本人来个关门打狗,堵死山海关,占领锦州!横扫平津地区。

但是。日本人在的逆向思维之下,决定先啃石头,张学武没能及时的得到日军调动的相关情报,他不得不承认,日本在战役发起前的战略欺骗是相当的到位,以至于他一直认为日本人的战略目标是徐州。

暴风雪和大降温让张学武降低了警惕性,最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国民政府方面竟然也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架势?李宗仁与自己交情还谈不上深与不深。但是自己给其的援助可都是货真价实,不过李宗仁也得听蒋介石的命令,按其主张自行用兵?李宗仁没那么大的破力,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在战术上也许可以。但是在战略上李宗仁只能反复的向蒋介石请战。

张学武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望着沙盘上敌我部队犬牙之状,也感到十分的头痛,张学武不是绝对的火力制胜派,那是因为他没有条件去当一个火力制胜派,第十战区的部队相比日军,在战役或者战略火力投射输出方面要强悍上许多倍,这也是日军为何进攻频频受挫的主要原因所在。

最让张学武感到舒畅的其实是包头一战。以强势横扫了日本人送上门的二个师团,以至于第二十三机械化师团发生了大规模的投降。日本人的战斗力真的爆弱到了如此地步吗?张学武不这么认为,这只能被看成一个特例。关东军战车师团的全灭可以说震撼了第二十三师团的日军官兵,铺天盖地的冰雹式火箭弹,就连人肉炸弹都奈何不了的敌军战车,完完全全的就是一种歇斯里地的绝望。

加之东条这个外行的乱指挥,关键时刻身为实际最高指挥官的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竟然抛弃部队?第二十三师团师团长山下大一的抉择,这些都构成了日军投降的因素和关键,所以起码在现阶段,在想日本人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投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朝阳中日两军已经打成了烂仗,日军利用山丘有利地形固守,历史上就算是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国人也拿这些堪比小强的日本人没办法,只能出动步兵在绝对的火力掩护下进行清剿,在这里装甲部队能够发挥的作用被降到了最低,而且张学武也没有美军的绝对火力输出,更没有那么多的炮弹用来修理地球。

而且张学武也有他自己的打算,这一仗即便自己有摧枯拉朽的能力,也要藏着掖着打,起码不能将自己的全部实力都暴露出来,如同装甲第三师在包头迎击日军来犯的关东军战车师团与第二十三机械化师团之后,依然藏身于包头,因为张学武知道,自己这边的战况有人更为担忧,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用,如果不趁着现在日军咄咄逼人的事态下多从苏俄手中要一些的话,万一日后苏日真的缔结密约,恐怕苏援的好日子就算是到头了。

不过,在反击日军进攻朝阳的第一方面军获洲立兵与第二方面军矶谷廉介的作战中,配合进攻的无论是铁骑中型主战坦克,还是豺式轻型坦克,都受到地形地势的限制,被日军的火力将步兵与坦克分割开,采用炸履带,烧发动机等手段,铁骑中型主战坦克也出现了一些损失。

不过日军两个方面军的部队每天都在受到第十战区所部,第一、第二装甲师的不断压迫,日军的压力可想而知,原本伺机待命的虎贲师与荣誉一师此刻也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七章 北极熊的心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