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旌旗>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次郎登场

第一百八十七章南次郎登场

日本人是典型的自虐小抠性格,干惯了赚钱的生意买卖,吃一次亏就非常受不了,而且热河之战让大日本皇军不败的神话彻底被丢进了茅坑,张学武的疯狂扩军和购买武器,让日本人也严重的感到了威胁,日本人敏锐的意识到了,如果他们不打垮张学武的话,任凭其无度的发展下去,恐怕就不是热河的问题了,而且整个满洲也将不保了,旅顺、热河这两个大日本皇军的流血之地,三十多年苦心经营将全部付之东流。

日本人在东三省动了真格的了,疯狂的掠夺和破坏性的开采用于维持其庞大的军备开资,而且关东军总司令部由于受到了张学武伞兵特种突击队袭击的刺激,也同样组建了一支名为樱花的特种部队,这支部队的主要成员也全部赴德国进行伞降侦察相关的训练,张学武以前老将日本人比喻成记吃不记打的笨猪,现在看来确实有点侮辱了猪。

日本人从挨打中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新式的重炮、大量的坦克的装备,以及关东军下辖的飞行队升格成为飞行师团,这些都显示了日本人在做大规模的战争准备,从关东军司令部升格成为总司令部这一点异动中,张学武判断日本人的总体战略可能出现了大的调整?

在前在张学武眼中的日本陆军,坦白说它根本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化陆军,被日本人现在精心打造的关东军,其战术思想严重僵化,拒绝正视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军事技术、战术上的变化,却信奉完成任务的因素,是信念而不是知识,以至于其的战斗条令仍然强调白刃主义不可战胜,缺少对付坦克和飞机的训练。

但是眼前关东军的训练演习就让张学武有些担忧,因为从本土组建派遣给关东军的四个战车旅团虽然还缺乏必要的装备,关东军方面却并未将其拆散使用?而是作为战车旅团整体在几次演习中出现,张学武估计这可能是自己在承德集中使用战车做短距离突击,给予日军第十师团野炮联队以重创的战斗带给了日本人一定的启迪?

日本人的进步对于张学武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由于日军的八九式坦克的性能与战场表现非常不佳,所以原本要到1936年才大量生产的九五式轻型战车也提前量产粉墨登场了。

九五式轻战车由三菱重工于1934年初开始大量生产,是日本轻战车中品质、性能最好的一款,九五式轻战车主要任务是支援步兵并伴随车辆快速前进,可以快速分割敌军,但是日本的九五式战车还是继承了日系坦克薄皮的优点,其的装甲简直是不值一提,而且日制三十八倍身管口径的三十七毫米八九式炮的标准穿透力是二十公分,只相当于德国二十毫米福博机炮的水平,甚至更低,同比德制、美制、苏制的反战车炮的标准穿透力是皆为四十公分,实际上这主要是日本当时的工业冶金水平太差的关系。

日本人在东北三省连续大搞演习,从日军投入的兵种和兵力方面,张学武可以判断出,虽然日本人一直叫喊着要复仇,但是日本的总体战略与历史上却没有出现重大的偏差,日本人还没将张学武当成一个战略级的对手,甚至也没有把中国当成一个战略级的对手,日本军方现在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为满洲获取足够的战略缓冲,慢慢的蚕食中国,另外一种则是大举进攻鲸吞。

可以说张学武不怕日本人的鲸吞,怕的就是其的蚕食,因为如果中国政府没有勇气与日本人拼个同归于尽的决心,是很容易让日军的战略企图得逞的,日本人的政治更多的是倾向为战略服务的,所以带有更大的欺骗性,历史上中国被日本人骗了不止一次,日本的无耻和无信亦是其民族的特性。

有了周莹的投资和财力的支持,龙堂下属在南洋的资产大部分开始向热河与绥远转移了,随着资本的流动整个的察哈尔、热河、绥远都活跃了起来,张学武秘密的将钨矿石的出口生意交给了周莹,以免自己被南京政府方面盯住,毕竟顶着大义的老蒋可是绝对得罪不起的。

日本人在东北三省穷兵黩武的大演习也让南京方面十分紧张,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来电询问,东北军的四个军也压在了山海关一线严阵以待,张学良的梯队配置一、一、二的队形在张学武看来是保守了点,完全应该摆出三、一的进攻阵势,给日本人一定的压力,不过日本人不是被吓大的,而且目光短浅又是日本人的特性所在,最为主要的是对日本人只能将其揍怕,很难将其吓坏,吓唬日本人很多时候可能会出现反作用。

为了更好的防奸反谍,张学武进行了户籍制度的登记管理方式,借用了后世的各地户籍与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细则,大规模的排查和摸底调查,在加上悬赏举报可疑分子的奖励政策,所有的户口登记证全部要在各地的军管所办理,存档备案,而且张学武还不惜工本的为证件附加上了照片,一是方便识别,其二是一定程度上让伪造者无处遁形。

同时,张学武秘密的组建了一套情报系统,用于收集东北三省的日军兵力调动情况,这一点上张学武可谓是不等不靠,情报的重要性张学武比任何人都清楚得很,但是为了减少南京方面的顾忌,所以张学武只能在台下暗暗操作,不过张学武也知道此刻蒋委员长的心思都在所谓的剿匪上面。

之前最高军事委员会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次郎登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