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日薪三元呐!
郭刚内心一阵狂喜,这第一单生意就意味着7000元的大单。意味着以前的投入马上就开始有回报了。但他努力控制着情绪,并没有当场跳起来,而是非常得体地做出承诺:“厂长你一万个放心,完不成任务我提头来见。”这小小的调侃又使厂长对他多了一份好感。厂长主动伸出手来:“那就预祝我们合作愉快吧!一会儿我安排人起草合同,把这事最后定下来。”
回去跟老婆一说,刘晓园差点没晕过去。7000块,村里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连20块钱都用不了,这简直是想也不敢想的天文数字。郭刚很得意自己的成绩,故意说的很平淡,有意在老婆面前卖弄卖弄,使她更崇拜自己。
第三天,郭刚跑了一家食品厂,这也是他预订的重要目标。因为做罐头要用到玻璃瓶,而食品厂应该做罐头。但他这一逻辑没能站住脚。那家食品厂偏偏没有罐头产品,而是还在沿着几十年不变的惯性向前走,根本没有增加新产品的意愿。虽经郭刚一再建议,可厂长还是断然拒绝他。甚至没待郭刚把办公室的椅子坐热,就想把他往外请。
“等等,我看到你们的食品大部分还是纸质包装,你们考虑塑料袋吗?这可是既时尚又漂亮,又不易破损。”
厂长顿了一顿,眨眨眼,“你有样品吗?我看看。”
“走的急,没带来,你考虑的话,改天我一定送来。”
“等你把样品带来,看了之后再谈吧。”厂长显然已失去了耐心,并且对郭刚郭刚的诚意也产生了怀疑。连样品都没带,就来谈生意,太不靠谱了。
厂长地推断一点错也没有,因为关于塑料袋包装,郭刚确实连半点谱也没有。他不过是临时起意才产生这么个想法。塑料跟玻璃一样都属于化工产品,而自己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在这个领域里他相信什么都可以尝试。并且他知道在不远的将来,塑料制品将会充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定是一个发展方向。
目标完成了一半,可郭刚仍很高兴。回到镇上,他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张罗起来。
以前是在小房子里试验,现在要正式生产了,肯定得建一个像样的车间才行。跟村长一商议,村长立即表示支持。他也很看好这个项目,感觉又能带动村里好多人就业。若搞得好,说不定还能再次受到镇里表扬。便一口应承下来批地建厂的事,同意挨着技校建车间,管理起来还方便。
建造车间,人是村里的,砖瓦材料也是自己的,只是屋顶大棚的材料附近没卖的,又从外地采购回来。
放完鞭炮,刚开始挖基槽,没想到就有戴大盖帽找上门来。
“谁在这儿负责啊?先别干了,这项目不能干。”穿制服是一种身份,大盖帽是一种威严。
正在挖槽的村民立即听话地放下铁掀,停了下来。有人迅速去找郭刚。
郭纲正与村长在村边说话,并未走远,一听有政府人员前来干涉,赶紧一块来到现场。
“有什么问题吗?现在国家鼓励个人兴办企业,我的营业执照也正在办理中。在正式生产之前,一定可以办下来。”郭刚没什么害怕的,他不卑不亢地向大盖帽说出自己的想法。
村民看到郭刚的气势,立即有了主心骨,马上直起身来看着事态地发展。
“营业执照是工商部门的事,我们不管。但有群众反映你们办工厂离学校太近,不安全。经过检查和研究,现在通知你们需要重新选址。”
原来是这样,郭刚与村长一交换目光,立即达成共识。这确实是个问题,以前真没想到。生产过程既要使用天然气,还要高温烧造,离人员密集的学校太近的确是不安全。赚钱没有错,出了人身伤亡事故。可就是大事了。
“大伙停工,我们换地方。”郭刚没犹豫,高声对挖槽的村民说。
“咱村的地方多着哩,我们再向东挪200米,你们看行不,同志?”村长讨好地向大盖帽们说。
“那可以。”
“还让你们费心跑了一趟,不早了,咱们一块儿吃顿饭吧。”村长担心以后大盖帽会找麻烦,所以有意联络联络感情。
“村长,人家有纪律,不会跟我们去吃饭的,你别让人家犯错误啊!”郭刚大声说道。他不想偷偷摸摸的做事,也不想逢人就巴结,见人矮三分。
村民以往一见到干部模样的人就心发怵,现在见到郭刚这样,心里不免添了几分尊敬和依赖。
厂房很快就建起来了,各种设备也陆续安装到位,马上就可以开工生产。
开工那天,郭刚召集全体工人在厂房门口开了个现场会。他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通演说。他讲了建厂的社会意义和与工人切身相关的利益。勾勒了工厂发展的远景目标,以及可能给村民生活带来的改善。他希望工人能以厂为家,注重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数量,按时交货不要违约。村民们有的能听懂,有的听不懂,但都越来越崇拜郭刚,相信跟着他干一定错不了。
“大家好好干,我一定亏待不了大家。我保证这里的工资一定不会低于附近所有村办企业的工资。大家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我一定会想办法帮大家。”
哗哗哗,队列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郭刚摆摆手,“最后我要求大家一定要注意生产安全,我给你们每人买了工作服,现在穿上就可以开始进厂工作了。”
又是一阵欢呼声。看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