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悲欢期货>第123章 林总的决定

林总准备离开了,他要带着他的袁小四,挺近大西南。

薛睿所在的这家期货公司是属于一家信托公司的。据林总说:信托总部出事了,董事长已经被抓了起来,估计得判不少年呢。

期货公司被券商收购后,大换血是必然的,其他部门还可以等等看,他是财务总监,第一被灭的肯定是他。他已经联系好了去处,要去一家期货公司的四川营业部做负责人。只是,他以前只做财务做管理,没有做过业务,就问薛睿是否愿意同去。

“我和这家期货公司的老总是同学,关系很好。我可以推荐你去做营业部经理,而我去争取做期货公司的副总,分管营业部。我们可以一起合作。你不用急着回答我,你考虑一下,过两天答复我。研究部经理这个位置新东家未必会急着换人,但做研究毕竟不比做业务。做业务尽管有压力,但更靠近钱,不是吗?更何况,通过讲座通过培训开发业务,也正是你的强项。”林总对薛睿如是说。

林总的话,刺激到了薛睿,整个下午薛睿整个人都不好了。

“德国妞”说公司里不少女人都欣赏他薛睿,薛睿心里清楚:这是事实。

薛睿的模样就是一般意义的书生模样,谈不上多么帅气,但看起来还算舒服。

当然,仅仅凭这个相貌他还不至于被公司里的女人们一致性地赞美;而且,也不会是因为他更有幽默感。幽默的确是一个人难得的品格,但幽默在生活中可有可无,不是必须品。

薛睿能够被公司里的女人们一致性赞美,更多是因为在这个公司里,薛睿是最早挣了一些所谓“’大钱”的人。薛睿第一次挣了一百多万的时候,是来自于客户给的利润分成。那时候,林总、陈毓他们都还是“穷鬼”呢,就连王总也是刚刚开到期货公司,每个月拿个十万八万的佣金,且要眉飞色舞偷着乐呢。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一百多万还算得上“大钱”。

而用十万初始资金做自己的交易,薛睿也经历过不少次把十万做到一百万的经历。

这些“辉煌”故事,由交易部的女孩子的嘴里叽叽喳喳地传出来,更是为薛睿的身上涂抹了一层绚烂的色彩。

只是,一百万这个数字,好像就是专属于薛睿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坎”。他也就只能挣扎了做到这个数字,然后,再做下去,又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尽管这同一款升降台薛睿已经坐了多回。但他依然相信:再有下一次做到“一百万”的时候,理论上有可能像之前从十万做到一百万一样,再翻个十倍,那就是一千万。

第一个十倍,是腾跃。

第二个十倍,是起飞。

然而,只有腾跃,没有起飞。到后来,腾跃也没有了。

好汉不提当年勇啊。

更悲催的是,迷失与哀愁,又仿佛是只落实在了薛睿的身上。

其他人,林总、陈毓……甚至于无数各行各业的“阿猫阿狗们”,都开始腾跃或者起飞了。

你大爷的。

薛睿在研究部里还保持了一个老期货的习惯,他要求部门的员工每天把几个重要商品的日K线图在图纸上画出来,再贴在研究部的墙壁上。

闲暇的时候,薛睿喜欢站在那些图表前,细细地品味了价格波动的韵律。

还是趋势状态下的图表更有美感。震荡里那些矮粗的柱状图里夹着几根十字星,一眼望去就是不毛之地,在这样的土地里耕耘,哪里会有好的收获。

公司里的客户这段时间大多都在亏损,尽管行情的窄幅震荡也限制了亏损的额度。

好在燕燕和她带领着的“德国妞”,在这种行情里,居然还赚着钱。

薛睿只希望接下来行情,一旦摆脱盘局进入加速阶段的时候,她们俩手上的头寸,不至于做反了方向。

阿弥陀佛。

看着这般黏黏糊糊的行情,就像是盛夏躺在没有空调和风扇的房子里一样,一天下来,也能让人精疲力尽。

这不是交易的季节。这个季节里,只应该读书、育人。

在这样的季节里,元揆报名读了长江商学院EMBA。而唐老板和齐瑾,成功育人。

薛睿暂时从交易里脱身,读书却只看得进历史书籍。

而不以仕途为目标的恶补历史知识,其实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空学会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一类套路,常常要神经兮兮地胡乱感慨一番。

至于育人,总该先结婚吧。去年下半年,薛睿原指望了在期货市场博一把,不需要状态神勇,一般般地发挥一下就可以了,结婚能花几个钱啊。

没想到这牛皮糖一般的行情,居然持续了这么久,每亏一笔钱,接下来都不知怎么才能找得回来。尽管每次亏损不大,却硬是把薛睿这一个准大户,憋成了小户,而且,最可怕的是信心倍受打击。

燕燕和“德国妞”有了隋老板的工作室那么一个好去处,便不再来薛睿这里了,薛睿这边到是清净了不少。

只是,太清净了,薛睿又要犯贱,常常觉得有些落寞,恨不能把栏杆拍遍。

就在刚才,隋总打来电话,说有朋友从文昌给他带来了海鲜,他吩咐做饭的阿姨在家做好了,中午把饭菜带到工作室来。又说几个女孩子这些日子总念叨薛经理,所以想邀请薛经理中午到工作室去,大家一起品尝海鲜。

现在距离午饭还有不少的时间呢,薛睿竟有些迫不及待了。他本打算矜持一点,掐


状态提示:第123章 林总的决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