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从比分来看,第一盘进程似乎波澜不惊,高文凭借着一个破发球局的优势胜出,但仅仅第一盘,比赛就进行了六十二分钟,硬地比赛愣是打成了红土比赛,漫长而艰辛的时间就能够看出端倪了。
却不知道第二盘又将如何。
第一盘的最后一局是萨拉门托的发球局,于是,第二盘的第一局就是由高文发球。
在足球比赛里,上半场和下半场的战术往往会发生变化,网球比赛里也同样如此,球员们需要根据第一盘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思考,然后在后续比赛里调整战术,甚至于一盘比赛里,局与局之间的战术也不同。
当然,萨拉门托和高文都是大学生年轻球员,战术储备和临场经验还不够丰富,没有办法做到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战术框架,至于一盘和一盘之间的战术变化,则取决于大脑了,这也是网球智慧的一部分。
在高文的发球局里,他延续了第一盘盘末的战术变阵。
整个回球线路明显更加清晰起来,通过落点、旋转和线路的不同组合来完成布局——萨拉门托的球质不重,带给高文的压力不大,这也使得高文的回球能够赢得更多空间。
什么是球质呢?
简单来说,还是力量和旋转,但更多是一种尾劲,也就是网球落地反弹之后依旧附着在上的力量和旋转,不仅仅是球速而已,更多能够直接对球拍的拍面制造冲击,压迫对手对网球的包裹和控制。
塞雷娜-威廉姆斯的球质,以重闻名,如同炮弹一般,同样的击球,对手能够感受到手腕和小臂的全方位巨大压力。
拉斐尔-纳达尔的球质,以转闻名,正手击球的平均转速能够达到三千以上,四千转速也是家常便饭——普通球员的平均转速则在两千左右,于是,当纳达尔的回球撞击在对手球拍上的时候,就如同破壁机一般。
这些都是球质。
对于旁观者来说,很难肉眼看出这些门道,往往会纳闷,“这个球没有什么难度啊,怎么就接下网了”、“这个球线路很平常啊,怎么就接飞了”,但只有在球场上的球员才能够感受到,球质所带来的压力。
萨拉门托的球质,相对平平,力量和旋转双方面欠缺,但是他对回球抛物线、落点以及空间感的控制还是非常不俗的,这也使得他的防守总是能够到位,不过防守回球落地之后的后续冲击就非常有限。
相对而言,高文的球质就要全方位的略胜一筹。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高文决定改变回球线路布局的时候,承受的压力更小,往往能够更加顺利地达到击球效果。
然后,场面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5:0”。
“30:0”。
“30:15”。
“40:15”。
“比赛,高。”
转眼之间,高文就已经顺利拿下自己第二盘的首个发球局,同时也是比赛开场以来,最轻松的一个发球局——
小分只丢掉了一分,而且一局耗时只有两分钟多一些,比起第一盘比赛动则五分钟的拉锯战好太多了。
回合球,依旧是回合球拉锯战,萨拉门托的防守依旧积极,到位率和回球率都非常出色,高文想要通过两拍三拍就直接得分还是格外困难;但重点在于,高文的进攻成功率大大提升,最后都能够下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对于观众们来说,他们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脑海里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萨拉门托受到第一盘最后时刻的影响,第二盘上来之后,状态稍稍有些波动;而高文则气势正盛,借助第一盘的声势占据上风。
但萨拉门托却知道不是这样。
他依旧在全力以赴,他依旧在拼尽全力,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不仅仅是洛杉矶同城德比而已,留给他向父亲证明自己的时间也已经没有多少,他需要燃烧自己所有的能量,赢下一切可能胜利的比赛。
哪怕是一线生机也不能放手。
现在,萨拉门托已经不再愤怒不再郁闷不再焦虑,注意力百分百集中,为了生存而战,为了自己的人生而战。
他需要赢下这场比赛。
站在悬崖边上的恐惧和慌乱,反而让萨拉门托在盘间休息的时候清醒了过来,首次正视球网对面的对手。
所以,第二盘一上来,萨拉门托的身影依旧覆盖全场,非常卖力,但高文的第一个发球局还是没有找到机会。
萨拉门托意识到高文做出变化,但他对网球的理解限制了他的应对,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局面,唯一能做的就是——
奔跑,燃烧着生命全力奔跑。
尽管在自己的发球局遇到一些挑战,但拥有发球对于男子网球比赛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优势,破发球局的事情终究相对没有那么多,特别是在水平接近的比赛里,于是,萨拉门托还是顺利保发了。
“1:1”。
“2:2”。
“3:3”。
萨拉门托并没有崩盘,高文也没有顺势横扫,两位球员相继完成保发之后,局分也就持续僵持下去。
整个比赛进程,似乎和第一盘如出一辙,也是高文率先发球、也是双方互保发球局、也是局面胶着。
但细细观察就能够看得出来,内容却是不一样的:
高文的保发越来越轻松,前三个发球局没有遇到任何破发点,不要说破发点了,甚至就连平分都没有,一共只丢掉四分而已。
萨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