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下午开工,林鹿呦这才放下手机往回赶。

回到工位,就见着自己组里的同事正围成一个圈,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自己似乎错过了一个亿。

来晚的林鹿呦悄悄坐回自己的工位,安静地听着他们的讨论,可一句也插不进去。

“这个商品不该这么选,若是按照你的逻辑,小众的不全都排在了前面?”

“但是这些商品的评分就是高啊?我们要做的,不就是把评分高的往前方,增加曝光么!”

“但是你光有了曝光有什么用?小众终归是小众,大众对他的接受程度是不可控的!我们最后要的是转化,转化成收益!”

听了几分钟,林鹿呦这才大概捋清他们在争论什么。

可这商品的展示顺序,不应该是个性化团队做的事情么?

商品运营,管这些做什么?

林鹿呦一向藏不住事儿,有问题就得立马解决,不然时时刻刻被这问题扰得不安生。

她试探地举起右手,打断了他们的讨论,弱弱地问了出来。

“诶,你是没看栩嘉姐推荐的内网资料嘛?”

林鹿呦刚问完,程莉在对面就有些惊讶的问道。

“我……有在看的。”

林鹿呦说话明显底气不足。她确实在看内网资料,可看的全是和编程相关的内容,和运营并不沾多少关系。

唐筱对自己邻座的这位小磐舛嗟哪托模她拉着椅子向林鹿呦靠近,然后侧着头低声和她科普:

“咱们电商运营最常说的是‘人货场’三要素。这个性化部门主要负责前端向客户展示的内容。而我们运营更多是在后方处理商品货物,组成一个预选池供个性化选择……”

唐筱不愧是组里最能说的那个。她的逻辑表达能力,不只是在怼人方面格外突出,在讲解的时候,也优势明显。

经过她的点拨,林鹿呦这会儿总算明白他们刚才在争论些什么了。

见林鹿呦听懂了,唐筱便暂时“抛弃”了她,转头再次加入了讨论队伍。

临近双十一,第一波预热即将打响。他们现在却对商品池的选择犯了难。

按照过去“以客户评价为主,以商品自身属性维度为辅”的评判标准,分数考前的,全是小众的一类商品店家。

那些大牌的、耳熟能详的产品,平均分都不算太高。

“这能怎么办?你总不能赖人家各个下单都去评分吧?”

确实像杨天琪说的,那些小众的店家格外注重客户的维护。购买过的顾客,也大多愿意给个五星好评,然后下次回购。

而这个做法却并不适用于那些客流量大的店家。他们光是应付每天前来咨询的潜在购买人群,就已经劳心废,消耗了一大堆的劳动力。根本难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做什么顾客维护。

哪怕他们的商品再好,少了顾客维护:基数大、好评少,平均分自然就低了。

按照他们的选品逻辑,这些受众广的产品,便有了很大的概率被系统排除在外。对公司、对商家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那……如果我们换套逻辑呢?”

林鹿呦忍不住又插了一句。

此时,一个并不算成熟,甚至有些大胆的想法在她脑子里不断成型。


状态提示:第51章 分歧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