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大魏读书人>第一百九十章:成圣之法,册封大典,张宁自杀,危机来临
拜见荀儒。”

看见荀儒醒来,许清宵连忙起身开口,显得十分恭敬谦虚。

而陈正儒也跟着起身,朝着荀儒一拜。

“守仁,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啊。”

“老夫这是睡了几个时辰?你们等了多久啊?”

荀儒有些诧异,他有打盹的习惯,反正没事就睡睡觉,睡醒了吃吃喝喝,再去钓钓鱼,这样慢慢度过余生也挺不错的。

可没想到的是,许清宵来了,为了不打扰自己休息,愿意干等。

倒不是说这心性如何,而是这份谦心,实属难得啊。

毕竟许清宵可不仅仅只是大儒那么简单,如今大魏风头最盛之人,马上就要封侯,这种人物还能保持这样的谦心,才难得啊。

“没多长时间。”

“打扰荀儒,还望荀儒谅解。”

许清宵出声,平静说道。

“荀儒,守仁就是这样,为人谦虚,我们在此等候了两个时辰,不过荀儒,这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在睡觉啊?昨日又夜钓了?”

陈正儒到不客气,直接开口,看得出来,荀儒为人和善,不然陈正儒也不会这般。

“哪里的事。”

“没有夜钓,没有夜钓。”

“好了,不说这个事了,咳,守仁,你今日寻老夫,是有何事?”

听到夜钓,荀儒连忙否认,倒不是丢人,而是被文宫的人发现了,少不了又是一番细心劝说,什么身为天地大儒,要有点天地大儒的样子,不能给文宫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之类的话。

反正听都听腻了,索性就什么都不说,偷偷去远处垂钓。

随着荀儒询问,陈正儒也就没有纠结荀儒做了什么,而是看向许清宵,给他一个眼神。

“荀儒,学生今日过来,是想问两件事情,天地大儒与成圣之法。”

许清宵倒也直接,开口便是询问这两件事情。

如何成为天地大儒,以及如何成为圣人。

随着许清宵的询问。

荀儒到没有任何一丝惊讶,而是沉思了一番后,缓缓开口。

“天地大儒,倒也简单,至少对你来说挺简单的。”

“只需天下民意即可,异族国之战,凭借你一人之力,平下祸端,如今大魏百姓对你可谓是敬佩至极。”

“不过你还欠缺一点点民意,以及一个契机,一个得天地认可的契机,三日后的册封大典,想来不出意外,这一点点民意不成问题。”

“真正的问题,就是这个契机。”

荀儒开口,提出契机。

这一点许清宵自己明白,如今听荀儒这般说着,也更加理解了一些。

“需要怎样的契机?”

这时,陈正儒开口,直接帮许清宵询问。

“不好说,因人而异。”

“守仁,你明心学之意,立百姓之言,著千字文,如若想受封天地大儒,得天地认可,就必须要以本心应天理。”

荀儒缓缓说道。

以本心应天理?

这句话还是许清宵第一次听到的。

他有些好奇,不明白此话的含义,但莫名又懂得了一些。

看着许清宵似懂非懂的神色,荀儒继续说道。

“所谓以本心应天理,其意思倒也简单。”

“你之前无论是明意,立言,还是著书,其实这些都是带有目的。”

“世人读书,其读书,为功名者,为利益者,为苍生者,皆然带着目的,而想要得到天地受封,成为天地大儒,就必须要以本心应天理。”

荀儒解释,一旁的陈正儒却不禁好奇道。

“荀儒,若按照您说的,那成为天地大儒,岂不是要无欲无求?不能带有任何目的?”

陈正儒好奇了,世人读书,的确是带着各式各样的目的,可按荀儒的意思。

好像就是再说,想成为天地大儒,就必须不能带着任何目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就成了无欲无求之人?这不是圣人吗?

只是,即便是圣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吧。

“不。”

荀儒摇了摇头,看向两人道。

“所谓以本心应天理,此言的意思,并非是说没有yù_wàng,没有目的。”

“而是知晓天理,所有目的想法,都必须要顺从天理。”

“明意也好,立言著书也罢,想要得天地受封,就必须要遵从的天地之理。”

“所以儒道四品,也称之为知天命。”

“守仁,你所欠缺的契机,就是天命,你必须要清楚,何为天理,何为天命,你所做的事情,有没有顺从天理,你的明意,立言,著书,是否是顺从这天命。”

“所以你必须要想清楚,你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是否顺天命。”

荀儒说到这里,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原因无他。

再说多了,会影响到许清宵,倒不如让许清宵自己好生理解。

殿内。

许清宵的确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知天命,顺天理,中心思想。

这就是天地大儒的核心吗?

怪不得自己感觉民意充沛,可却始终无法突破到天地大儒这个境界,却不曾想到的是,还有一个这种思想在其中。

自己的中心思想。

知天命,顺天理。

许清宵打算回去好好想想,若是能想明白,自己或许当真能直接成就天地大儒。

而且还不需要担心拔苗助长。

“那成圣之法呢。”

许清宵再次好奇问道。

只是此话一说,荀儒稍稍沉默,倒不是不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章:成圣之法,册封大典,张宁自杀,危机来临--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