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寒门商圣>第235章 中山王挖坑,两小辈栽入

襄王收复新州,大举屠杀胡人的时候。

另一路的魏王也没闲着。

魏王带着从河东召集起来的整整六万大军,按照中山王的号令,上演了一幕穿插奇袭的大戏。

奇袭的目标,是哪里呢?

是蓟州。

按照中山王的战略构思,魏王带着六万河东兵,先玩上了一出围魏救赵的套路。

他带兵突然杀到,先将蓟州围了个水泄不通。

东古人主将宗弼带着十五万大军,刚刚开抵檀州。

他一听说富庶的蓟州被围,马上便让其次子蒲良带着五万人,赶往蓟州去救援。

接到探马回报,知道蒲良带兵来救。

魏王立即按照中山王部署,将其麾下的五千火铳兵、两千火炮兵埋伏在檀州通往蓟州的必经之路、三石峡。

蒲良救援心切,到达三石峡时根本没多想,直接带兵一头扎进了魏王的伏击圈。

敌人入围,魏王大喜之余,自然不会客气。

五千火铳兵、两千火炮兵,在三石峡打响了大梁朝自立国以来,最令国人亢奋的大胜仗。

火铳、火炮对着峡谷骑兵中一顿狂轰烂打,一天不到的时间,杀敌三万五千、蒲良阵亡。

剩下那一万五千多东古人,只能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选择扔掉兵器、想要阵前投降。

以往的梁军,遇上敌人临阵投降这种情况,都会极其大度的接受。

可让那些东古兵没想到的是,这次的魏王,却做出了一个令他们意想不到的决定:拒绝受降、一个不留、全部射杀。

得到这样的指令,河东兵自然不会再客气。

他们将最后的弹药全部打光后,拎起战刀、冲入峡谷,直将小小的三石峡杀了个尸横遍野、血河泛流……

三石峡大捷的消息,被传送到中山王帅帐时。

中山王带着十二万主力,已经用四十八门大炮,硬生生地轰开了顺州和儒州的城门。

与那两位王爷的做法不同。

中山王攻入城中后,他立即张榜安民。

在中山王的大榜告示里,是另外一种言辞:“只斩敌酋、敌将,不杀平民、不掠钱粮。无论胡汉,肯从官命者、既往不咎。商旅往来,着即恢复。匠工听召,即入营中领酬听命。胆敢藏匿、拒不听召者,杀无赦。”

为什么中山王的做法,与那两位王爷截然不同呢?

首先,中山王亲率这十二万大军,后勤补给的距离很近。

从整个冀州,都能有序地将源源不断地粮草,以最快地速度补充到中山军。

其次,肖章在京城搞着榷贸自由,赵子晴已告知中山王,不可杀胡、该多用胡。

只有增强榷贸,才能让大梁的国力不会因战争损耗过大。

只有保护榷贸,才能让冀州的百姓得到更多收益,从而尽快地从灾难的困境中走出来。

也只有留住异族商人,才能让大梁得到更多的战马、铁矿石等战略物资,从而继续壮大大梁的火器兵数量。

最后一个原因,极其重要。

那就是在中山王出兵之前,赵维桓曾谴使送给他一封密信。

在那封密信中,赵维桓告诫他不可因嗜杀,误了老皇帝赵喆拓土定边、新地封爵的新策。

知道了圣意所向,中山王自然不会像其他那二位一样,肆意劫掠、随心杀戮。

他这这种做法,让新复的顺、儒二州,很快恢复了平和。

他知圣意,当接到魏王、襄王的军牒后,却并未动怒。

为什么中山王在知道那二位王爷的做法,是违背圣意的情况下,他还不生气呢?

那是因为老王爷心底里有数,他知道只有让那两位王爷犯错。

才不能因其战功卓著而再次翻身,再对赵维桓的太子之位形成威胁。

权谋之术,宫斗之法。

生在皇家,中山王比任何人更加深谙其道。

有功有过、功过相抵,就是他给那两位王爷,挖出来的一个天坑。

如今既然那两位王爷已经跳进坑里,作为三军主帅,中山王也不能再放纵他们。

否则,任魏王、襄王继续杀下去。

既会影响到老皇帝赵喆的新策,更会让他受到牵连、得不到想要的。

心存此念,在接到魏王的军牒后,中山王急忙通传二王、勒令二人不得再行杀胡之事。

同时,他也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速破武州与蓟州,尔后三路出击、合围檀州,杀宗弼以扬国威。

当中山王的指令送达新州时,为时已晚、襄王已出杀胡告示。

但指令送至蓟州后,魏王却来了劲。

还是那五千火铳、两千火炮兵组成的七千火器军。

在魏王的指挥下,七千人只用了三个时辰便轰开了蓟州城门,杀进了城里。

魏王带着河东兵一进城,已经杀上瘾的他,马上也颁出了与襄王内容相近的告示。

杀胡、杀胡!

蓟州城内,三万东古兵、六万胡人。

一天之内便被军民联手,杀得一个不剩。

清理完蓟州成内的异族,第二天傍晚,魏王就带着他的六万大军出现在了檀州东边。

檀州以东三十里,魏王大军开始安营扎寨时。

另一边的襄王借新州之战的威势,轻松地用火炮炸开了武州城门。

原本负责守备武州的东古将领,本身就是一个汉人、名叫岑德昕。

当城门被炸开那一刻,他突然率部倒戈、斩杀了逃入武州的宗阚。

拎着宗阚的人头、带兵投降,岑


状态提示:第235章 中山王挖坑,两小辈栽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