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寒门商圣>第105章 看似“送人头”,实则在挖坑

京城外,返回青竹庄的大路上。

耿金玉满是好奇地眨巴着一双美丽的双眸,盯着肖章看了好半天。

“元敬哥哥,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

终于,充满好奇的她,还是打破了马车内的宁静,对着肖章发问了。

听到她的问话,肖章坏坏地笑着:“你猜呢?我这葫芦里,你猜我是卖的什么药呢?”

“猜不出。”撅起樱桃小嘴,耿金玉道:“你若想做生意,既有定王、何须再去寻那高太尉。你那生意若真的能一年翻倍赚钱,又何必便宜了那个高太尉呢?”

“因为高太尉足够贪,脑子又没那么灵光。”

还是坏坏地笑着,肖章道:“这桩生意确实可以赚大钱,成倍地、翻着滚地挣钱。但是呢,起步阶段,需要有法令支持才行。这个法令如果定王去提议,必然遭到其他三王反对。而让高太尉去提,则会阻力小上许多。富贵险中求,以高仕群的贪性,他会全力出手来做此事。”

开办钱庄或者银号,是如今留在高仕群手中,那份融资企划书的核心。

将核心的资料,拱手送人、送给的人还是高仕群那样一个贪官。

难道,肖章是真的疯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大梁朝不是没有聪明人。

不是没人想过,要改变如今这种一切都以现银为主,十分不方便的交易方式。

可是,大梁朝历代以来。

对于国库、金银的管控,就像是护着玉玺一般的戒备森严。

大梁为何会如此重视金银的管控呢?

其一,大梁之前的大宁朝,崩盘的开始就是国库亏空。

当时那个大宁朝,前两代皇帝曾经搞出过一个盛世。

有盛世,按道理说,国库应该是充盈、丰足才对。

偏偏地,大宁朝的盛世,其实只是浮华表面、徒有其表。

到了其第三代、最后一个皇帝时。

前辈人制造出的假象,因蜀地盐运中金银不足以兑,彻底被击破。

一石激起千层浪,伴随着蜀地闹钱荒。

大宁朝各地门阀、豪族,纷纷开始囤积金银。

本来金银现有量就少,再被豪族、门阀一囤积。

事态最后,发展到一个令人惊奇的状况:大宁朝廷,连给官吏发工资,都只能用铜钱、铁钱。想要金银,那是一锭难求。

梁太祖,当时是殿前司都使,也是冀州门阀出身。

当时他们赵家,自然也在囤积金银、以求自保的门阀列表中。

因有了大宁朝的前车之鉴,所以自打梁太祖发动兵变、登上皇位以后。

大梁朝对于金银管控,便立下了铁一般的十三条规矩。

这十三条铁律中,有一条金银通兑,唯可经各地布政司或匠造局。

凡民间私兑金银,视同谋反、诛灭三族。

灭三族啊!

那么重的罪,自然没人轻易的再去尝试。

曾经在梁武帝变法期间,有河东商人提出过,要通兑改以民间为主的建议。

可是结果呢?

那个提议的人,没活过三天,就被梁武帝一道圣旨给抄家灭门。

知道大梁朝廷、皇家对金银管控的决心与力度,肖章自然不会去直接冒险。

定王对肖章,是真的够意思。

肖章自然也不会让他来背这捅破天,超级大的黑锅。

那么高仕群就敢捅破这片天,去改变通兑铁律吗?

他够贪、也够狠,肖章坚信,他敢于去尝试。

那是成倍翻翻挣钱的买卖,以高仕群的贪性,他才不会管那么许多……

“那是诛三族的大罪呀!”见肖章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耿金玉更加不解。

她眨着那双美丽的眸子,盯着肖章道:“就算高太尉得宠,深得陛下信任。他若去动了那个念头,怕是陛下也不会容他胡来吧!”

“天下人知天下事。”

笑容变得有些神秘,肖章道:“如今这大梁,已不是一百四十年前的样子。如今这天下,因与外番榷贸,已不再害怕缺少金银。加上各地匪患日见激烈,诸王、四佞,也都感觉到了金银来回搬运风险太大。”

言微停,肖章重新恢复胸有成竹的神态:“所以呀,只要高仕群敢去登高一呼,他不会被灭三族、反而会得到众人响应和支持。”

“我似乎明白了。”听到此处,耿金玉若有所思地道:“肖章哥哥您这是让高仕群去冒险、去做好嫁衣。然后呢,你再通过定王的关系,将这嫁衣拿回来。对吗?”

见她恢复的往日风范,肖章一把将她搂入怀中。

低头、在她额头一吻,肖章笑道:“不错、不错,我的玉儿心智恢复咯!我的玉儿还是那么地聪明,什么事儿、一点就透。”

“讨厌,又占人家便宜。”耿金玉娇叱一声,却未再去推开肖章。

面颊绯红泛起,任由肖章拥住她,她低声道:“既是你都已想好一切,希望不被定王误会才好。毕竟日后两位兄长若是被中山王剿灭,还需定王、才能将他们保住呀!”

两位兄长,肖章的两个亲哥哥。

大哥肖立、二哥肖竞,是耿金玉见到肖章以后。

在去往飘香院的路上,肖章才从她的口中,得知更多、最新消息的。

洪灾肆虐,大水冲散了肖家。

之前肖章只听说,两位兄长在冀北落草,却知之不详。

耿金玉此番来京城的路上,恰巧路过了两位兄长落草的山头。

那个地方叫做


状态提示:第105章 看似“送人头”,实则在挖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