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五代河山风月>356、萧胡辇

夜里,大帐篷外风声呼啸,史从云怀抱着小黄花,小姑娘的秀发碰到他下巴,有些痒痒,心猿意马的,野外多有情趣,不过也没动手,他脑子里有事情呢。

他现在所处之地,正是潞州,昭义军的治所所在。

昭义军又称泽潞镇,是唐朝重要方镇之一。

昭义军长期领有泽、潞、磁、邢、洺五州,相当后世河北内丘、隆尧以南,巨鹿、丘县、肥多以西,涉县、邯郸市以北,山西长治、晋城两市,地方很大,而且靠近河阳,洛阳,把守南北太行山要道。

往东控制太行山中的要道,能轻易出兵河北,往南过了太行山就是河阳,直接威胁洛阳,函谷关一带。

控制这里割据的人很多,如薛嵩、李承昭、卢从史、刘从谏、李克修、李筠等等。

如今李筠之乱已平,如何安置昭义军,在他心里又开始纠结。

他最想的自然是废除昭义军,将五州之地释放出来单独管理,严防再次割据的危险。

但世上的事情总有两面性,并不存在什么完美的办法。

肢解昭义镇确实能降低割据危险,但必然会降低秦国的战争潜力,道理很简单,五洲之地,统一协调调度,统筹规划,不受掣肘,很多事情就更好执行,如果事事都要上奏朝廷,互相之间不为一体,有什么事一旦涉及地域广了便推诿扯皮,会大大影响办事效率。

而在军事上,这种差距跟加明显。

昭义镇多割据,昭义军多强兵,且不说唐末以来连年征战,就说李筠虽然割据叛乱,但他在昭义军任上时,多次对北汉用兵,打得北汉损兵折将,是中原边地长城。

人和事大概如此,是很难以非黑即白得标准去评判得,李筠死了,史从云允许他得家人厚葬他道理就在这,其人跋扈自傲,自视甚高,后周时就不尊号令,到如今割据叛乱是真;可其用兵有方,屡败外敌,为国守边也是真。

而历史上,李筠死后是郭进接管西山巡检,已经领着昭义镇的兵,屡败北汉,两次大败契丹。

宋太宗灭北汉时最重要的一场打战就是郭进领兵在石岭关大败辽军,斩首万余人,逼退辽国援军,领的多数也是昭义镇精兵。

郭进能有这样的作为,最大的原因在于宋太祖赵匡胤对他几乎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放权。

赵匡胤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人们只知道他杯酒释兵权,却不知道他在对待几个边将时完全放权到让他们做土皇帝的地步,在京城严打严查,杀了一大批贪官,但对边将甚至违法乱纪也不追究。

老赵是懂的,放权手下才好打战,但放权也可能导致割据。

史从云如今也有相似困境,好在如今局势更好一些,随着并州太原,忻州,雁门的收回,北方防线稳固,昭义军再不是前线,压力会小很多。

思来想去,他觉得昭义军镇应该废除,五州之地政事上需要独立出来,不在统一管辖,当军事上则依旧统一。

既然赵匡胤让郭进做西山巡检,他也相信赵匡胤的眼光,何况如果按史书的说法,郭进是很有本事的人,这次大战他也凭借少量兵力托住辽国大军,是打胜战的关键。

他心里担心的还是地方割据的风险,思来想去,他想到从财务上去限制节度使。

以往自唐朝中期开始,节度使们给朝廷交税的方式都是节度使收地方赋税,然后扣留自己方镇用度,剩下的再上交给朝廷。

这种模式一看就问题很大,方镇用度,那谁说得清是多少?何况节度使远在地方,怎么核查?怎么证明他需要多少,税收多少都是问题。

所以节度使们大多都是想给朝廷多少就多少,大头用来自己养兵做大,慢慢到了晚唐,天下很多节度使根本不给朝廷交税,有些意思一下交一点做做样子,还老老实实供养朝廷的大概只有京城附近那几个了。

完全的财政自由是节度使做大,地方割据的重要原因。

史从云抱着小黄花把玩,入手细嫩,心里开始想起财政改革的问题。

往后各方镇节度的税收必须全额上交中央,再由中央按需拨款,这件事历史上也是赵匡胤做成的,而且很难,打了不少战。

不过现在他觉得时机已到,从各地加急送到潞州,请求随驾或入京的奏疏一封接着一封,都被李筠覆灭,北汉覆灭吓到了。

如今兵威正盛,携胜势威名,正是大好机会,拖下去反而不好。

只是不知道南面卢多逊见到李昉没有。

想着想着,史皇帝已经在脑子里觉得下了很多大事。

朕为国事操劳,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应该犒劳一下自己,史从云心想,随后便不再去想那些烦心事,而是高兴的轻轻把小黄花抱起来,“来,你来扮观音。”

小黄花点头:“阿郎,你看看我学得好不好。”

“不错,有进步,但不能骄傲,还要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四月初,北方的草木像迎来迟到的深春,幽州的春寒仿佛还没散去多久。

可春寒才去,另外的寒意很快便笼罩众人心头。

最先是从蔚州那边来的商旅,带来消息说大辽国在在雁门南面和南人的军队打了一场大战,跟多的消息众说纷纭,有人说大辽国大获全胜,有人说是南人赢了,并没有准数,各种各样的消息都在流传。

到了四月初,秦国大将慕容延钊领兵往北,一路突袭辽国几处哨岗,


状态提示:356、萧胡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