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五代河山风月>300、天下大势
周围无险可守。

黄河也因为渡口太多没法长久守住,五代以来北方渡河战争不少,没有一次黄河最终能守住的。

黄河上能过的渡口多,流量也远不如长江,这时候冬天还会结冰,简直防不胜防。

这种情况下要安全防线只能靠兵力堆,在京城周围到处设大营,驻扎大量军队。

北宋被拖垮的一个大原因就是“冗兵”,北宋一朝光京城附近的驻军几乎就是汉、唐全国常备兵力总和,有些时候甚至还要多。

这样大规模养兵财政时间久了肯定要被拖垮,而这样的冗兵最重要的就是其首都地理位置造成,没有山川之险,只能靠人堆。

此时大周已开始逐渐有这样的趋势。

比如五年前先帝要打南唐,第一件事不是出兵,而是征发十多万民夫大修开封城墙。

当时是官家有气魄,他肯定也明白其中危险,如果大军不在京城,万一契丹人借机往南打,那大梁无险可守十分危险,只能先加修城墙,然后赌一把。

这代价很大,十多万的劳力,劳民伤财是肯定的,但没办法,大梁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根本不安全。

而契丹当时也趁着周国打南唐出兵了,只不过其南京留守萧思温并无武略,胆子也不大,趁机夺了大周几个北边的县向辽国皇帝交差,便草草退兵。

如果当时契丹人真狠心往南大举用兵,大周主力都在淮南是十分危险的。

不过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抓得住。

之后大周更加重视京城附近防守,接连在周围增设大营,在各个方向囤驻更多士兵。

这些大营是用于保卫京都的,此时却都往北大营汇聚,根本不利于京城防务,京城巡检王仲为什么会做处这样的事来?

王朴忧心忡忡,他秘密向太后上奏这件事情,觉得王仲的调度于京城防务不利,但并没有任何让他解除疑心的回应。

太后只是把他叫到侧殿,回他道,这是她的意思,京城各军需要换防,所以干脆集中到北面大营,让秦王史从云趁机重新安排防区,免得以后麻烦。

这样的话他根本不信.......

心里已隐约察觉异样,加之前几天他家里的厨妇早上回来啧啧称奇的说街市上都在传,五月初嘉陵江里出了条黑龙,腾云驾雾。

五月中旬的时候郑州黄河边上的渔民捞起一块奇石,通体黝黑有龙纹,上书小篆“点检作”,官府找有学识的人来看居然是千年前的东西。

这些奇事在大梁传得沸沸扬扬,王朴听后却眉头紧皱。

.......

第二天他在酒楼和老友喝酒时,听到楼下有人小声议论什么“凯旋之日,策秦王作天子”之类的话。

他大惊失色,追问那几个年轻人从哪里听来的,结果他们说是茶楼里听来的,大家都在说。

登时手脚发凉,这样大逆不道的流言居然茶楼酒肆间都能说!

他正要发怒,老友却颤抖的拦住他,拉着他出了酒楼,苦口婆心劝他“这话既然街头巷尾都再说也无人告官,早说明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时议已是默许,与天斗不得好死.......”

老友的话说得他面色发白,一时也没敢开口了。

只是这些天的种种怪事越发让他明白,秦王有太祖之志!只怕很快就要变天了......

.......

王朴是最为为难的,他向来性子倔强,刚烈不群,仙君郭荣提拔他,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愿背弃。

可秦王史从云是最理解他的,无论是他先南后北重在契丹的策略,还是对天下局势的看法,是他难得的知己。

偏偏事情走到这一步,此时两难相顾,无论如何都令他难过.....

之后几天,王朴在家日夜辗转反侧,思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竟然大病一场,告病不朝,人也消瘦许多。

直到六月初,老友李谷带着一些礼品来看他。

王朴在床榻上与老友见面,屋里光线不太好,他半躺在窗边,让家里服侍的下人都出去,见李谷自己找来凳子在床边坐下,也没急着说话。

屋里安静一会儿,王朴咽口唾沫润喉,才开口沙哑道:“秦王是不是要动作了。”

老友并未掩瞒,轻轻点头。

王朴长叹口气,好一会儿才缓过来,“李公全知道吗。”

李谷再次点头。

这下王朴眼里的光都少了许多,一时说不出话来。

李谷低声对他说:“老夫听说你告病不朝,就知道以你的聪明肯定看出来了,其实天下的聪明人很多,不只你看出来,很多人都猜到了,但他们都不说,就是默认了。

有几个翰林学士,甚至早就偷偷写好禅位诏书,只等秦王入京,好邀功领赏.......”

“竟到这样地步,臣节何在!”王朴忍不住斥责。

这次轮到李谷叹气:“老夫知道你性子急,向来刚烈。

但事到如今秦王也没有退路了,你想想,京城内外,全国各地诸军,都是跟着秦王打天下立功的,他即便不想,还有退路吗?

关北的慕容延钊、李汉超,河阳的李处耘,王审琦,淮南的司超,南平的王环,武平的潘美,蜀地的郭廷谓、曹彬。

乃至京城的两个领军大将,史彦超是秦王父亲,王仲是秦王嫡系;而秦王身边那些人,王全斌,邵季,刘清川,符昭愿,高怀德,董遵诲,罗彦环等,哪个不是跟着秦王这些年打天下的大将?

魏公的儿子娶了秦王的妹妹,大理寺卿窦仪,宰


状态提示:300、天下大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