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五代河山风月>182、冯继升

也正是这些人捣鼓出了火药,而且历史很久,早在唐朝就有明确的记载,只不过威力和后世的黑火药差多了。

冯继升的祖父就是丹鼎学派的道士,他从祖父哪里学到些奇奇怪怪的配方,之后入朝为官,他自己又经过苦心钻研,改进了火药的配方,让它威力更大了有一些。

不过朝廷对此并不重视,这时的火药即便威力打了一些,依旧没法达到足以有效杀敌的程度。

而且慢慢两人越聊越拢,加上史从云不摆架子,巧舌如簧,冯继升也发下心里的顾虑,说了一些其它原因。

他原本是想把火药的改进配方,以及新发明的火箭上报给朝廷换取一些奖赏的,结果被官家的灭佛举动吓着了。

显德二年,也就是大前年,史从云在打伐蜀之战的那年,官家下令整治全国泛滥的佛寺,拢共拆了数万佛寺。

但也不仅仅是整治泛滥的佛寺,连道观也是一起的,只是道士没和尚得势,当时官家把华山的许多有名道士“邀请”入京,和他们“讲道理”,其实就是觉得佛道之人,蛊惑人心,影响天下治安,要整顿。

是淮南之战回来之后才把那些道士放回华山的,所以当时人心惶惶,和佛道扯上关系的人都急于撇清关系,冯继升自然也就不敢在这风口浪尖去进献他的火药和火箭了。

史从云听到这些时恍然大悟,又觉得天下事真是奇妙,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有利就有弊。

冯继升是到赵匡胤继位后才敢进献他的火药和火箭用于军事的,如果历史没改变也就是几年后,还受到赵匡胤的重赏。

原来原因是被官家的对佛、道的打击吓到了,毕竟他祖父就是道士,而火药之法是丹鼎派道士的本事,可以说官家这做法拖延了周朝军事科技的进步。

可官家做的有错吗?史从云也不觉得错了,因为唐朝达官贵人的支持,佛寺和道观已经到泛滥的地步。

特别唐末以来,一个小小的周国,有三省之地的时候居然有数万佛寺!道观少很多,但也不少。

因为天下大乱,百姓最需要心里上的慰藉,宗教自然崛起,这些佛寺道观到处都是,打着救苦救难的旗号,干着土匪豪强的事情的不在少数,不拿出魄力整治是不行的。

官家这一下关了数万佛寺,只留下必要的数千座,为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只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副作用。

史从云顿时来了精神,他对这个可太感兴趣了。

于是可冯继升仔细谈起来,说到后面,还问了一下关于火药配方的事情。

冯继升也不敢掩瞒,一五一十的说了,史从云立即就听出其中的不对。

冯继升说的火药配方里,有硫磺粉,也有木炭,但还包括了丹砂、香灰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史从云却从没听说过,他只知道一硝、二磺、木炭,哪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大概是道士炼丹时随便加进去的。

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仗,也不是为了强化火药威力,也没科学实验,纯粹的玄学,所以加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反倒因杂质太多,大大降低火药的威力。

这么一想,史从云顿时有些激动,如果把这些不必要的什么丹砂、炉灰等等去了,岂不是他们用的火药威力还能在上一个台阶。

不过激动归激动,做事不能急,要一步步来,热情的款待冯继升吃了一顿饭,又给他打包了许多熟食肉食让他带给家人,还赏赐了他十万钱,派人用车送他回去。

并且和他约好,年后初五,一起去城外的火药作看看情况,看看他们的火药到底是怎么生产的。

冯继升答应了,感激的接连行礼,随后高兴而去。

史从云没有盲目的下结论,也没有说让冯继升怎么改良,他准备安排日程去看看再说。

兵法中有一句“勿以辩说为必然”,史从云觉得不只是打仗的将军不能“以辩说为必然”,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勿以辩说为必然”,所以他暂时没有做出什么决定,准备亲自去看看。

做事要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靠推理和假想辩论是靠不住的。

年前,史从云再次派人去城外接赵侍剑的父母来城中过年,对方再三推辞,最终还是来了,他们父子如今已是朝廷重臣,老岳父即便再想和他保持距离也要不敢违背。

他倒是没那样的意思,单纯就是想让他们来城里热闹些。

同时也派人去河北和淮南给符家和周家送礼。

倒是原本开开心心的小萝莉符六临近过年,居然有些心不在焉,不知道想什么,史从云问她是不是想家了,她也摇头,问她是不是又心事,她就是不说话。

这样一来史从云也没办法。

........

年前最后一次,官家召他在文德殿面圣,去了之后发现官家正在看书,也没叫李谷、王朴、王朴、范质、魏仁浦等人,只是单独召见他,这让史从云有些惊讶。

官家见他来,先示意他坐下等着。

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官家终于看完手中的书,揉了揉眼角,看向他,史从云也坐得屁股痛。

官家招手示意他过去,史从云连忙走过去。

官家道:“今日找你来,是想听听史卿的意见,接下来要不到打蜀国,蜀国能不能打,如何打。王朴他们虽然有谋略,可始终不是带兵打仗的。

你是带兵打仗的,说出来的话才能让朕信服。”

史从云拱手,官家这样问倒是合理,


状态提示:182、冯继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