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李佑的大唐>第四百一三章 五牙大船 启航金州

“九哲...这艘船可不可以下水,要知道,公子马上就要到了。”

汉水渡口,刘大庚找到了此时的李九哲,现在李九哲的身份,就是这艘船厂的大船匠,要说李佑叶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李九哲才刚刚二十一岁,李佑却毫不犹豫的启用他做为大船匠。

要知道,在古代越是年纪长才代表越厉害,特别是造船,不过,李佑却看中的能力,李佑给那些船匠们出了一些题目,这些题目不是固有的,而是需要一些想法的。

说真的,那些老船匠的思想已经固化了,倒是李九哲脱颖而出。

李佑看到了李九哲的回答,毫不犹豫的选择他成为了自己船厂的大船匠,而李九哲这位大船匠,也是上任的第一天,就接到了最艰难的任务。

那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制作一艘五牙战舰,两艘货舰。

五牙战船是隋朝最大的主力战船,可容战士九百人。

“五牙”实际上是指战舰有5层结构,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台拍竿,高五十尺。每根木桅顶系巨石,下设辘轳,战斗中和敌舰迫近时,可以迅速用辘轳把巨石放下,砸坏敌船。若一击不中,也可迅速收起再放。

若敌舰四面包围,还可以“六管齐下”,其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1000多年前,总长55米的大舰也属于庞然大物了,它在隋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争也推动造船业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要知道现在的大唐基本上已经不造这种巨大的战舰了,现在的大唐同意的战船名叫海鹘...海鹘船外形模仿善于穿风掠浪的海鸟,适合划浪而行。

船上左右设置浮板,在风浪中具有稳定船只的作用,又可阻挡侧浪,减轻船体横向摇摆,不怕风浪的战船。海鹘船可以载士兵108人,水手42人,是一种结构坚实、战斗力强、能冲击敌舰的新型战舰。

这样的转变,其实已经说明了,大唐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对海洋的征伐,李世民认为海洋不值得自己用时间去规划。

只不过,李佑却并不是这么想的。

而要造一艘五牙战船,需要的时间太多了,可是李佑却必须要求尽快得完成,因为这是对大船匠李九哲的考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个考验实在是太苛刻,应该不会有人完成的时候。

李九哲却找到了李佑,问他是不是可以花钱。

李佑倒是一愣,后来李佑想了想告诉李九哲,只要他能在最短的时间造出五牙战舰,花多少钱李佑都愿意,只是李佑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李九哲是真的敢呀。

他直接将李佑的钱花了一个底掉,从阴弘智那里弄来的五十万贯全部都给花了。

有人一定会问,这个家伙是怎么花的,这五十万贯的钱财,就像一座小山一样,怎么花能花掉,原来在唐代的时候,虽然大唐的朝廷已经放弃了大型的船只。

不过,在民间却依旧有很多大型的船只,长安城中,一位名叫三姑的女商人,就是有名的大船商,李九哲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找到这位大船商。

直接花了大约二十万贯拿下一艘和五牙战舰一样大的海船,随后又买下了两艘较小的海船,跟着李九哲就开始对三艘船的改造。

不得不说,这钱花下去了,三艘本来至少要在一年多才可以完成的船只,仅仅月余就被李九哲给鼓捣了出来,这就是李佑所需要的想象力。

要是那些老的船匠,一定是慢慢的制作,这样一艘五牙战舰制作出来要等到猴年马月,可是现在虽然钱花掉了,但是李佑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只舰队,虽然只有三艘,但是却已经很具实力。

“放心吧...刘叔,一切准备就绪...!”李九哲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

“杀...!”

金州洪县,太阳刚刚西落,洪县下面的攻坚战又开始了,古代呀,一般都白天攻城,因为夜战夜视能力有限,不利于摸清城上的布防,什么也瞅不见,怎么躲?

而城下的士兵们明晃晃的火把,一把大火烧的人心惶惶,不知道还得打多久才能结束这一场消耗战。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古代打仗,士兵们的需求按紧要程度排,睡觉还在吃饭之前,累了一天了,谁不想睡个好觉?

所以说,夜间不适合攻城,但是郭鑫恪有几倍于洪县的兵力,再加上郭鑫恪对于白天没有攻下洪县的耻辱,所以毅然决然的准备了夜攻。

大量的火把出现在了洪县城下,一波又一波的排头兵乌泱泱的冲到了城墙之下,就像蚂蚁一样,不屈的往撑墙上爬。

虽然夜间的攻城有利于守城一方,但是兵力匮乏的洪县军民,现在也是到达了身体的极限。

权万纪本来整齐的白色胡子已经烧了大半,手中握住一把长剑依旧坚持在城头之上,不停的喊道:“石头...金汁...!”

可惜的是,石头,金枝的数量越来越少,这个时候,洪县之中的百姓开始自己将自己家的房屋给拆掉,然后将石块和木头送到了城墙之上御敌。

所以说攻城之战,除了兵力之外,料敌知将,决胜的妙算,随机应变,后方的支援民心背向,虚实、地形、行军、历军、赏罚、军略、金鼓和祭亡等等一切。

都是必须要考虑在其中的因素。

郭鑫恪就是少考虑了洪县百姓的决心,权万纪此时就像是洪县的一面旗帜,只要权万纪不倒,那么洪县就一定会固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三章 五牙大船 启航金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