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启明1158>九百六十 对手,实现梦想的另一只手

杨万里所说的“稳”,其实就是彻底的防守战术。

在川蜀,利用现有的条件固守川地,相信以大将吴璘为首的川蜀大军一定可以守护好川地,保护大宋的边陲。

在江淮,他主张充分利用长江天险,在每一处适合登陆的地方都建造边防城池,驻守重兵,操练反击战术,防止明军登陆。

而在他的家乡所在的京湖地区,他主张步步为营,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首先以经济封锁的方式封锁江南西路沦陷区,不让一枚铜钱、一粒粮食流入沦陷区,实行严格的物资禁运。

通过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让物产匮乏、土地贫瘠的江南西路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生存危机,届时江南西路不战自乱,大宋收复领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如此一来,江南西路匪患很快就能平定,大宋就能全力应对明国的威胁了。

与此同时,同样出身自江南西路吉州的主战派高官胡铨也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这个办法。

他读了苏咏霖的《洪武政论》,被苏咏霖所描述的南宋和明国之间的差距还有明国的新体制震惊,受到极大的震撼。

看到书中描述百姓之苦和将他们解放之后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胡铨一度认为苏咏霖做的是对的,做的没什么错,的确应该这样做。

直到他发现苏咏霖要全面罢黜儒家思想、采取新思想治国之后才觉得这断不可行。

他虽然对朝廷黑暗政治不满,对朝廷的贪腐现状不满,想要革新朝廷弊政,却绝不认同苏咏霖罢黜儒家思想、全面清算士绅的行为,认为这不是善政,而是暴政。

朝廷政治制度有问题,需要改善,需要变革一部分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绝对不止于全盘推倒重来,更何况你不仅要全盘推倒,你还要杀人,杀很多很多人。

人好端端的活着,你非把人家全给干掉,这算什么?

这是政治变革?

这分明是暴乱啊!

当然主要原因是胡铨自己也有一个大家族在地方生活,按照苏咏霖的标准,也是要被干掉的,所以这当然不能接受。

怀着对“暴政”的强烈不满,尽管胡铨认为苏咏霖的部分做法是有道理的,甚至可以尝试在自己治下使用起来,可是他依然不可能接受苏咏霖的全部做法。

于是当他听说朝廷招安江南西路贼匪失败的消息之后,便立刻上表给朝廷,希望朝廷可以厉行封锁之策,务必将江南西路完全锁死,则江南西路必然不战自乱。

绝对不能放任江南西路贼匪继续发展下去,否则一旦明国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他身居边地,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明国兵锋锋锐,明国河南兵团日日操练军队,数万大军不停演武,威势极重。

如此可怕的精锐军队一旦南下,宋边军极难抵抗,肯定会失败,不能阻挡明军于国门之外,必须要依靠纵深拉长明军后勤补给线,再寻找战机。

而在此之前,要保证宋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江南西路沦陷的情况下,京湖战区几乎没有纵深,一旦被明军打破,贼匪万一和明军合流,那不就糟了吗?

整个南宋将直接被明军切成两半,首尾不能相顾,后果极其惨重。

怀着如此的情绪,胡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很多官员在这个性命攸关的时候都没有计较什么有的没的,群策群力,给朝廷出谋划策,保住朝廷,也保住自己。

他们觉得这个朝廷虽然看上去无能实际上也挺无能的,但是毕竟是他们自己的朝廷,真要让苏咏霖南下了,这个朝廷没了,那他那个泥腿子主掌的朝廷是一定会把他们都给活埋了的。

那到时候他们跑都没有地方跑。

天下之大,哪里还有他们的容身之所?

显然已经是没有的了。

拯救南宋,就是在拯救他们自己。

这个时候赵昚的病也好得差不多了,重新开始理政了,看到了群臣的奏表,看到了其中无数建言献策,忽然间感觉苏咏霖这个时候摊牌其实也不错。

苏咏霖的摊牌无异于是把所有南宋的精英们都给驱赶到了他这边来。

因为他摆明姿态说了要杀光他们,要铲除他们,要革命,不留后患,决不妥协,这就等于断了这些精英们的退路。

他们不想被杀,因此只能死死跟随赵家,只有赵家才能保护他们的利益。

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敌吗?

苏咏霖,你未免也太傲慢了吧?

你不会真的因为明国的成功就觉得你可以完全不和江南这些本土势力妥协了吧?

北宋时期,江南可是被压制的很惨,当初的北宋政府也觉得南方人并不强势,可以控制,结果一朝南渡,才意识到本土势力到底有多么强大。

赵昚觉得或许是巨大的成功让苏咏霖目中无人,于是轻视了这些精英的力量。

南宋虽然没有明国那么强大,可是连绥靖政策和面子工程都不搞,直接明明白白告诉人家我要干死你的情况下,不想被干死的南宋精英们只能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报效大宋”。

或许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人不想继续抵抗明国了,都想着明国一来直接投降,换一身衣服,继续做大明的官。

那他的大宋真的很危险,他甚至可以给自己筹备后事了。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苏咏霖自己把这条路给封死了,逼得南宋精英们死命保南宋,赵昚忽然感觉自己有一种做救世主的既视感。


状态提示:九百六十 对手,实现梦想的另一只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