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的时候,陈谦之学历史就从历史里知道了古代衙役经常超编制的事,可那时他并没觉得有啥,可当他开始接触这南宁县的情况后,他是真吓到了。
衙役:吏役名。地方州县等衙门内供驱使奔走之差役隶卒人等,统称衙役。
衙役具体又有内班与外班之分:内班是在衙内服役,如门子、侍役之类;外班又有壮班、皂班、快班等“三班”以及粮差、仵作之类,属于职役性质之义务职。有的父子相承、世代执役;有的临时调集,事毕仍复为民……其身份地位也有所区别。
凡衙门应役之人,除库丁、斗级、民壮仍列于齐民,其皂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
衙役其实是有定额编制,像本朝对南宁县的衙役定额为:门子4人,皂隶16人,马夫18人,禁卒8人,轿夫与伞扇夫10人,灯夫6人,库卒4人,仓夫6人,民壮100人……
可南宁县实际上的衙役数量,已大大超过了编制。
一般来说,一名正式衙役,手下往往有三四名“白役”(临时工)
这些临时工因着不记录进档案,所以即使在地方上他是衙役身份,可因着不记档,所以他们又没占地方的名额……
哪怕朝廷明知这些人的存在,可也不会明令禁止,就好比如说南宁县,陈谦之为什么会在未进南宁县之前就先了解了南宁县的官员们?
那是因着他在京中时,公公来给他颁旨的时候,不仅带来了圣旨还带来了一份南宁县县衙的详情……
里头南宁县县衙的所有一切都清清楚楚的写着,就连衙役的实际人数都写着,那些没有进档案的临时工都被点名了。
由此可见朝廷还是知道地方上衙役人数超编制的事,只是他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毕竟这县太爷要打理好一个县,那手底下就得有人手办事啊!
这圣上能给陈谦之那样一份名单,又何止不是在向他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这人数算是过明面了,你只管大胆的使唤人就是……
至于这些超了编制的衙役们,他们的俸禄由谁给呢?
其实衙役们的俸禄一年也就三两多,平均每天薪水在两文左右,相当于一顿饭钱。
所以,衙役根本不靠薪水生活,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陋规。多数衙役的规费,属于书吏和衙役分享。只要派差,就能得到规费或贿赂(例如,一桩杀人案,从勘查现场到审结案件,各种规费可达数万钱)。
一般州县也认为,衙役办差向当事人收取的车费驴费鞋袜费和饭费茶水钱都属于“正常收费”,只是不准借机勒索敲诈。
捕役由于发案不规律,没有案件时就没有额外收入,所以主要从娼妓户和宰牲户收取陋规。
别小看这些陋规,有的衙役,通过这种陋规收入一年甚至有数千两银子的进项。
所以说啊,这衙役们来当差冲的不是那低的可怜的俸禄,而是衙役的名头和这名头后面所带来的利益。
收起心神,陈谦之看向走到面前的衙役,低声说道:“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会儿不该在这指责我出现在这,而应该想想我怎么进来的?
身为一名衙役,你却让人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了县衙,你这不是太失职了吗?”
刚刚陈谦之从后院一路走来,路上他都没碰到一名衙役,这南宁县明明有那么多衙役,可这县衙内,主厅,衙役房内竟没一名衙役留守,这实在有些可笑……
那名衙役被陈谦之这么一抢白,立马火大了起来,直接上前就想拎着陈谦之的领子,把他扔出去……
就在那名衙役手快抓住陈谦之的领口,陈谦之正要阻拦的时候,在一旁房间内办公的胡大人此前听到动静走了过来,一进来就看到衙役要对陈谦之不敬,忙喝道:“住手!”
那名衙役听到胡大人的话,立马停住了手,转身对着胡大人鞠了一躬道:“大人,此人私闯县衙重地在先,出言不逊在后,卑职正要将此人赶出县衙。”
胡大人闻言冷冷的瞪了一眼衙役,此衙役姓王,是县里的捕头,他家祖祖辈辈,代代相承,一直都是南宁县县衙的捕头,在这南宁县颇具威望,别看他现在对着自己鞠躬,可胡大人知道此人对自己没有半点恭敬之心,不过是表面功夫罢了。
“王捕头,大人是此次的新科状元,咱们南宁县的现任县令,他出现在县衙之内有何不妥?你为何要赶他出衙门?”胡大人轻声的问道。
那王捕头闻言先是一惊,之后就忙转身对着陈谦之行礼道:“大人,卑职不知大人就是县令大人,刚刚多有冒犯还请大人您大人有大量,原谅卑职!”
陈谦之闻言轻笑了一声,“是我未表明身份,此事倒也不怪你。
不过,本官倒是有一事不明,还得王捕头为我解惑……
这青天白日的,县衙内未何不见一名衙役留守?”
“回禀大人,因着边界再起战火,最近南宁县涌入了不少难民,衙役们都下村体察民情去了。衙内人手不足,这才没有人留守的……”王捕头不慌不忙的道。
站在他一旁的胡大人听了他的话,眼里划过一丝好笑,嘴巴动了动想说些啥,可最终还是没开口……
陈谦之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王捕头,这南宁县的衙役人数早已超了编制数倍,这样的情况下,王捕头既然还和自己说人手不足,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