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苟出一个盛唐>第五百三十四章 冥顽不灵

成德这么猖狂的另一大原因是因为昭义。

皇帝下令讨伐沁州张从武,唐军要取道昭义。

任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的昭义节度留后李继韬居然拒绝了。

不仅拒绝了,还阻断壶关、玉峡关、虹梯关等太行山西北的关隘。

李继韬弄完之后,立即向李晔上了奏表请罪,说什么昭义情况特殊,大军过境,士民皆有恐惧之心,还希望皇帝收回大军,沁州交给他讨平就行了。

而这个时候,博州朱汉宾直接动手,攻打沧州,也是打着为大唐收复故土的旗号。

人在魏州的李晔,感觉无比郁闷。

难道这些兵头都不怕刀子?

或者说濮州的杀鸡儆猴完全没效果?

历史上的李继韬在李嗣昭死后,就是反复横跳,先投奔朱温,后拉拢契丹为外援,一直跟李存勖对着干,动不动就给李存勖两肋插刀。

这样的人所谓归唐又有几分诚意?

不见棺材不掉泪!

当然,以大唐如今的制度,他们也很清楚,不会再容忍他们割据地方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断了他们权力,更是滔天之仇。

他们投奔大唐不过是一个幌子。

而河北的形势跟山东、中原有本质区别,大河之南的藩镇其实早已被朱温削平了,朱温是什么人?能动刀子绝对不废话。

所以唐军击灭汴梁之后,顺手接受了朱温的成果。

但河北老牌藩镇,士民早已习惯于跟大唐对抗,从而取得利益。

李存勖完成了军事占领,仍是遵循藩镇旧制,换来他们暂时的臣服。

不过,他们显然低估了李晔的决心。

濮州既然不能震慑他们,李晔只能再次举起屠刀!

和往常一样,李晔还是再给他们一个机会,下令河北、河东、河中所有兵头、藩镇,全部来魏州见驾,不至者,以贼待之!

使者从魏州而出,奔向河北各地。

李晔在魏州不慌不忙的磨着刀。

大河之南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到魏州,为下一次大战作准备。

半个月之后,河北大地上有了动静。

居然是朱汉宾第一个收手,领几十骑就奔来魏州,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痛骂朱温,头磕的咚咚响,说自己以前眼瞎,认贼作父。

能来就说明还有救。

李晔也不扶他,等他磕的满头血,头昏眼花时,才安慰几句。

接着便是李克宁,一把年纪了,从绛州快马赶来。

李晔隆重的招待,封其为长平郡公,检校司徒,荣宠冠绝一时。

李存勖死后,河东最有声望者其实就是他。

有钱有粮有兵,还有地盘,又是李克用的亲弟弟,在河东功勋卓著,支持者甚重。

除了这两人,一些州县牙将犹犹豫豫的也来了。

不过符习、李继韬始终没来。

太原李存霸也没来。

而这个时候,泽州又跳出一个赵在礼,起兵三万,呼应李继韬。

李继韬、赵在礼、张从武、符习四人立即结盟。

声势颇为浩大,号称二十万大军。

都这个时候了,李继韬还上表李晔,绝无反叛之心,希望皇帝不要逼人太甚。

李晔一阵冷笑,这些人蹦跶出来也好,省着以后大军退了,他们又闹腾。

河北叛乱风起云涌,其实也是濮州之事刺激到了他们。

不过李晔的决心不容更改。

藩镇作为旧时代的产物,到了如今,绝不能起死回生。

不管它曾经多么适应当时的潮流。

李晔的天下就是一寸一寸从节度使们手中夺来的。

现在也是如此。

要铸就一个新的大唐,就不能有侥幸心理,没有被大唐刀兵犁过的土地,就不会成为诞生盛唐的沃土。

十天之后,刘知俊、李神福、徐温等大军云集魏州。

连李禔、李祐也来了。

敬酒不愿吃,就只能吃罚酒了。

李晔以魏州之资财犒赏三军,魏州城外欢声震天。

大飨士卒之后,以刘知俊、徐温挥军进伐成德,李神福扫荡义昌、平卢,令朱友谦、李祐领兵两万支援高行周攻打昭义。

李晔统领五万神羽军与李嗣源部坐镇魏州。

别看四镇闹得挺大的,动了真格,全都如土鸡瓦狗一般。

李存勖的十万精锐都被剿灭了,更何况他们?

四镇之中,也就李继韬的昭义军有些本事。

这些人原本是李嗣昭麾下的义儿军,跟随李克用经历了重重血战。

也是李继韬敢跟李存勖和李晔叫板的底气。

但再强的军也要看在谁手中。

李继韬跟他老子李嗣昭比起来,肯定差多了。

高行周一战破磁州,挥兵向西,两日破玉峡关,三日破壶关。

李继韬大惧,向泽州求援。

赵在礼也是这乱世中的滚刀肉,先事刘仁恭,又跟随刘守文,后投李存勖,在河北滚来滚去,身边聚集了一群亡命之徒,颇像当年李罕之,天生反骨。

向来自持悍勇,在李存勖麾下,重征暴敛、强行搜刮、民不堪命,百姓称之为“眼中钉”。

这样的人当然知道大唐不会有他的容身之地。

所以才挺刀犯险,搏一个出路。

当即烧杀泽州,裹挟青壮,尽起全军,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向潞州驰援。

可惜他的这点能耐在唐军面前完全不够看。

高行周舍弃潞州,引步骑一万三千人,主动迎战赵在礼于高平。

唐军


状态提示:第五百三十四章 冥顽不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