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复三年八月,朱温在短暂的准备之后,正式称帝,改名朱晃,国号大梁,定都汴州,改汴州为开封府,宋州为应天府,建年号开平。
大肆封赏梁军诸将,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又以敬翔为崇政院左使,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候,李振为枢密院左使。
但凡劝进之人,都得到了封赏,包括张存敬、王彦章,直接被调到汴州,升任侍卫亲军左右使。
还有王景仁、陈璋等淮南将领,都加了同平章事。
而唯一沉默的就是沁州丁会。
自朱珍、庞师古先后死难之后,丁会就成了梁军硕果仅存的元从故将,辈分比张归霸还高,朱温也没亏待老兄弟,封一个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昭义节度使,琅琊郡候,同平章事,在梁军诸将中,封赏最重。
对外,朱温主动把消息传遍天下,称唐廷为关西之国,自称关东之国,算是承认唐廷的地位,还暗中联络王建一起称帝,抢先一步封钱镠为吴越王,马殷为楚王,钟传为南平王,王审知为闽王,刘隐为大彭郡王,刘仁恭为燕王,王镕为赵王,王处直为北平郡王,罗绍威为邺王……
除此以外,朱温还脑洞大开,给唐军诸将也一一封官许愿,李筠为荆襄节度使,高行周为蔡申节度使,刘知俊为鄂岳节度使,周云翼为宣翕节度使……
总之,自己称帝,也不忘恶心李晔一把。
藩镇的回应就更精彩了,汴梁的使者还在路上,王建正在南诏攻城掠地,听闻朱温称帝,上表唐廷大骂朱温祖宗十八代,称其世代贼逆。
钟传更是第一时间捉拿汴梁使者,押送长安。
钱镠、刘隐、王审知都不动声色。
马殷把朱温任命状送往长安,声言只想做大唐的长沙郡王。
刘仁恭最有意思,砍了朱温的使者,人头送往长安,但接下来自称大唐燕王,与梁贼势不两立,只要唐廷下来诏书,他刘仁恭就领十万卢龙强军,攻破开封府,为大唐讨平叛逆。
整个天下瞬间就热闹起来,普天之下的市井巷陌都在谈论朱温称帝之事。
长安百姓更是恨的牙痒,火气大涨,青壮汉子们喊打喊杀,不过据说这段时日平康坊的生意空前高涨起来。
“陛下难道就不关心天下大事?”挺着大肚子的张清婵睁大眼睛看着一脸清闲的皇帝。
李晔哈哈大笑,“朕放心了。”
张清婵不明所以,又不便问询,深知皇帝最不喜欢后宫妃嫔牵扯国事,前一阵子,裴贞一还受到了斥责。
李晔之所以喜欢她这里,就是因为她的兰心蕙质,不像裴贞一胡搅蛮缠,眼见德王封太子,诸皇子封王,一哭二闹三上吊,让李晔封年幼的李禔为王。
“陛下放心什么?”见李晔心情很好,张清婵多嘴问了一句。
“放心有人自寻死路!”话刚出口,就有小黄门禀报,文武大臣在天心阁等候。
李晔长长舒了一下懒腰,尽管心中高兴,但还是装出一脸激愤。
张清婵见状,“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天心阁中,张承业、李巨川、王师范、赵崇凝等已等候多时。
李晔不等他们说话,自己先开口,“朱贼僭越大位,诸位意下如何?”
赵崇凝义愤填膺:“此贼残暴凶逆,为黄巢余孽,今妄称大位,陛下当传诏天下,同讨梁贼!”
李晔目光转向其他人,却都是沉默不语。
张承业谨慎,不愿说,李巨川与赵崇凝不是一路人,王师范初来乍到。
阁中气氛就这么冷下去了。
藩镇称王称霸在中晚唐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二十年,相继有黄巢、秦宗权称帝,近几年,还有董昌称帝。
唐廷早在多年之前褫夺了朱温的官爵,朱温能忍到现在,也算是不容易了。
在关中看起来大逆不道,但在关东百姓看来,唐廷也不见得有多好,特别是中原、山东地区,唐末大动乱就是从此地而起,唐廷失去人心也不是一天两天。
所以在他们看来,朱温是有称帝的民心基础。
最终还是张承业说话了,这里他的地位最高,赵崇凝都不该抢在他之前说话,“陛下收复荆襄、荆南、鄂岳、江南,大唐钱粮、兵甲皆已足备,国力冠绝天下,便是逆梁,也是不如,这几年,关中大治,人口增长,山野、草原之民纷纷内附,而朱逆,一败于清口,二败于虢州,三败于平淮,国内青壮死伤枕积,二十年梁军东征西讨,师老兵疲,战力下降,而我军如日中天,兵锋正盛,军中愿为陛下效死,为大唐捐躯者,如漫天星辰。如今朱逆自取灭亡,引天下之罪,臣以为,平定天下之机已至!”
李晔心中一震。
读多了后世史书与各种小说,往往对历史上的强者有种莫名的敬畏,更是缺乏自信心。
心理暗示之下,总觉得自己很弱。
但此时的大唐,无论从版图还是国力上,都已经超越汴梁。
取陇西河套,收战马精甲,强劲之士。
取西域,坐拥商贸古道,西土之金潮涌入唐。
取荆南荆襄,收江汉、南阳之粮。
取江南宣翕,收淮南将士,以及江南百万人口。
此时的朱温已经不可能像历史上那般的强大,此时的大唐远比李晔想象的强大。
李晔的眼神热切起来,“平定天下?”
这个时候的王师范比李晔还要激动,“不错,不错,正如张公所言,我军平定天下之机已经到来,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