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棒开始的领先到落后,一次交接后重新领先又一次落后,或许是0.2或许是0.3,总之又是一次交接后,他们再一次领先。
而这一次,似乎情况不一样了!
通常在接力比赛中,先不论配合,首先对于人员安排都有大致的一套方案,大同小异。第一棒需要有良好起跑反应和稳定途中的选手,第二棒因为距离长有弯道有直道,更多时候这一棒也是队伍中综合实力最强的选手来担当。
这场比赛大多队伍的安排也皆是如此,所以,哪怕是有领先,哪怕是胡林山拼命爆发了,个人实力上的差距,依然没有跑过别人。只是情况稍好,落后于渝中和宁南,在第三位冲进交接区。
他们也继续保持了顺畅的交接配合,劣势被再次拉平。
而在第三棒,因为只是一条不到100米的弯道,所以在安排人员的时候往往都是有一定弯道技术,但在整个队伍里相对要较弱的选手。
但庐州的第三棒叶华,他的实力显然不算是队伍中最弱的。至少在这样一条弯道上他不输给同场的任何人。比起其他队伍的第三棒,他更是实力明显。
相对于很多跑第三棒的选手,在心态上的焦急,他显得很从容,这是内心的自然表现。每一次跑弯道,他都有一种近乎于享受的感觉,这也是他弯道技术能提升能如此快的原因。
哪怕是跟着林幕训练后,要练力量要强化核心,同时要改些步伐,改发力节奏,他依然适应的很快,那种长期积累下来的弯道感觉已经渗进了他的骨子里。
训练、比赛,他一次比一次跑的好!
把力量和爆发完美的融合进弯道的节奏里,现在的叶华跑出了同组所有选手没有的表现。他也从交接棒时的稍领先一个身位逐渐的拉开了与其他人的距离,而且优势在进一步拉大……
激烈的比赛进行到了第三棒的关键位置,随着第三棒所有选手完成交接,场边的摄像机又一次推了个近景。镜头也锁在了三道的身影上。
“庐州队的第三棒,是还未满19岁的小将叶华,他接过了队友的接力棒,第一个冲出了接力区。配合非常漂亮!他的速度起来了……
这是我第三次看到叶华的比赛,每次看我都依然有种享受的感觉……普通的一条跑道,叶华用他优雅而又充满力量的身姿,向我们所有人展示了竞速项目上,力量和速度的美……”
转播中,解说员不吝溢美之词,通过信号传向了千家万户!
在徽省舒城,一间并不大的房间里,电视机里,杨建激昂的声音透过画面传来出来。
房间里没有别人,只是一位40多岁略显得有些苍老的中年男人。
看到此时的画面。瞬间跳了起来,眼眶里含着泪,颤抖的手指激动的指着电视里那个正被镜头锁定的少年。
“我儿子,这是我儿子……”他轻声的呢喃着,语气中有掩不住的骄傲和欣慰。
像这样的场景在之前的短短几十秒内,徽省各地不时发生。场景不同,人物不同,但他们的心情几乎一致,看着一个身边的孩子、朋友、亲人,在电视上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这让他们有自豪,有激动也有满足。
画面中,镜头稍稍的拉远,随着运动员的身影移动,直到最后一个交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