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友谊大学最有资历的教授之一,谢尔盖在主楼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他的考试不在教室中进行,而是请学生们逐一来办公室里面对面提问。

第一个进去的是成绩优异的以色列女孩儿,她在里面呆了十分钟,出来后便被大家围在中间七嘴八舌的询问。

“问题本身并不是太难。”以色列女孩从容答道:“涉及内容都是课堂上讲过的,但教授要求我们按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中间可能还会进行提问和讨论。”

随后陆续进生,他们水平有高有低,出来后有的神色轻松,侃侃而谈;有的愁眉不展,长吁短叹,一看就知道各自的成绩如何。

其他同学也相继入内,外面排队的人越来越少。北非混血女孩儿考完出门,冲门外仅剩的胡易和乌嘎莞尔一笑:“下一个。”

胡易捅了捅乌嘎:“该你了。”

“不,我等到最后。”乌嘎一脸紧张的绕到胡易身后:“你先进去。”

胡易轻轻哼笑一声,控制了一下紧张的心情,整理好仪容敲门入内:“您好。”

“您好。”谢尔盖坐在桌前微笑着扭过头,随即怔了一下:“呃…您有事吗?现在正在考试,请您稍后再来。”

胡易稍感尴尬,快步走到办公桌对面:“我也是来考试的。”

“您?”谢尔盖推了推鼻梁上眼镜:“语言专业一年级?”

“是的。”胡易带着歉意勉强挤出一个笑脸:“我也是您的学生。”

谢尔盖扶着脑门想了想,伸手取过花名册:“噢,好像有印象了,是那位热衷奇迹的先生吧?您叫什么名字?”

“对对,是的。”胡易探身在花名册上将自己的名字指给教授:“这个就是我。”

“这个?这个胡…是您?”

“我的俄语名字叫安东,您还记得吗?跟契诃夫的名字一样。”

“是的,我想起来了。”谢尔盖摘掉眼镜轻轻搓了搓脸:“不过呢,诚实的说,我认为不应该让您通过考试。”

胡易愣了半天,确认自己没听错后愕然道:“为什么?”

“您应该很清楚吧。”谢尔盖一耸肩:“您很少来上课,我甚至都已经把您忘掉了,怎么能让您通过呢?您根本就没有学习。”

“不,您说的并不完全正确。”胡易脸色微红,强行争辩道:“虽然有时候没能来到课堂,但我也自己学习了您的课程内容。”

谢尔盖定定看着他:“是这样吗?那您说说看,在我的课程中学到了什么?”

“主要是…嗯…语言的发展变化与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人文风俗之间的关系。”

“请您详细讲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这个嘛…”胡易刚才自以为聪明的给了谢尔盖一个笼统的回答,本想根据他的后续提问随机应变,没想到老教授竟原封不动的将这个问题抛了回来,不由得一时语塞,支吾道:“这个,这个…很复杂,需要配合具体事例说明…”

“可以,请吧。”

胡易脑子乱转,却丝毫想不起教授在课堂上讲过的具体内容,只好张口结舌的连连挠头:“那个…嗯…具体的例子…让我想想…”

“不及格!”谢尔盖打开胡易的成绩册,毫不犹豫便要落笔。

“等等!请等一下!”胡易连声高喊,忽然看到成绩册上自己的名字,脑中灵光一闪:“我想到了!”

“请说。”谢尔盖保持着握笔的姿势没有动。

“我的名字。”胡易指指成绩册:“在俄语中是非常不好的脏话,对吗?”

谢尔盖深吸了一口气:“我必须对自己接下来的话表示歉意——但的确是这样的,您的名字非常不好。”

“您看,这就是不同文化间的差异造成的误会。”胡易飞快的组织着自己的语言:“我的名字在中文里是非常好的。”

“也许吧。”谢尔盖抬起头盯着胡易:“但这应该属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很常见的现象,与历史文化风俗没有太大关系。”

“是的。”胡易赶忙改口:“我想说的是,我的名字本身非常深刻的反映了中国的文化风俗。而且…也牵扯到中俄之间的一些…一些交流和认知。”

“唔?”谢尔盖将信将疑:“说说看。”

胡易使劲清了清嗓子:“我的姓是‘胡’,这个字在中国古代是指北方…北方草原上一些骑马的民族,也用来表示一切外国人和外来的东西。比如胡人、胡椒、胡萝卜,前面都有一个‘胡’字,代表这些都是外国的东西。”

“噢!”谢尔盖挺起身子,将笔重新插入笔帽:“你的姓氏是‘胡’,难道你的祖先也是从其他国家前往中国的?”

“这个嘛…”胡易以前倒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好老老实实回答:“我不清楚,或许有一些真的是来自北方骑马民族吧。”

谢尔盖似乎稍稍有了点兴趣:“您刚才还提到了中俄之间的交流认知,请解释一下。”

“是的。在俄语中,‘中国’一的‘契丹’非常相近,大概是因为古时候俄罗斯人最早通过契丹民族了解了中国,所以从此便用这个词来称呼中国。”

“好像的确有语言学家提出过这种理论,但我没有详细考证过。”谢尔盖缓缓点头:“但这与您的名字有关系吗?”

“很有关系!”胡易一本正经的解释道:“当时的契丹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胡’。因此‘胡’对于中国来说是外国,而对于俄罗斯来说,


状态提示:第98章 胡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