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我师父是骆宾王>第四章 为官三思

一夜之间,郑东身上的绯袍就被换成了紫色,并受赐紫金鱼袋,算是正式迈入顶级高官的行列。

这是郑东没有想到的,按照他自己的发展计划,这一天的到来,至少要再往后推迟十年才是。

年纪轻轻的就坐上了很多人一辈子也够不着的位置,虽然郑东已经习惯于不去惊讶,但在别人的眼里,这将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郑东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那部传奇神剧《大明王朝1566》,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对他的干儿子冯保传授的为官三思一说。

即“思危思退思变”,后来冯保也是不负吕芳之望,在裕王府给皇孙朱翊钧做大伴,成功将朱翊钧收入囊中,也在隆庆帝驾崩之后,万历新政中与李太后,张居正三人并称大明朝的三驾马车。

话虽如此,可是郑东现在还能往哪里退呢?

当初在洛阳,自己主动请缨前往林邑平乱,不就是为了退到人家都看不见的地方吗?

本来想着能在远离朝廷的地方躲上几年,将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淡化下去,一道请求开办航海学院的奏疏,又把自己给推到了风口浪尖。

关键是,你还不能去责怪别人,因为在武则天的眼里,她下了这样一个任命,明明就是对郑东的赏赐。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郑东也不想再上书请辞了,只能渐渐按照自己一开始的安排,将事情都交给张九龄以及往后收列门墙的徒弟们来干。

这也算是为大唐培养人才,为华夏崛起出一份力吧。

半个月之后,纪秋灵负责押送的五船物资加上五船水泥便运到了。

郑东提前得知了消息,特意在伶仃洋等着纪秋灵的船队。

伶仃洋,就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那首著名的《过零丁洋》中所写的地名,即后世的珠江口,后世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原名,就叫做伶仃洋大桥。

在这里,纪秋灵上了郑东的坐船,没有走珠江进入广州,而是继续往西,走崖门水道直接进入工地。

航海学院的主体工程不是教学楼和校舍,而是巨大的作塘,因为郑东不仅要在这里建造学院培养学生,还要在这里建造一座专门的造船厂,来为今后的航海计划打造海船。

既然要造船,那大型的作塘就是必须的,为此,郑东还亲自参与设计并研发了鹤嘴吊,用以吊运大型的木料。

广州本就是六朝以来重要的海运起点,因此也有丰富的造船经验,郑东在王方庆和继任的广州刺史曹玄静的帮助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招募近一千名造船的匠人。

还好随纪秋灵一起带来的还有骆宾王交给她的十万贯钱,否则还真没法在广州干这么大的事儿。

一千名造船匠中,郑东挑出了五十个识字的,和他带来的那一百名左鹰扬卫的将士们一同参与到航海学院的创业阶段,并成为了第一批的学生。

那些匠人中,有不少已经是四十多五十多的人了,贸然被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来指手画脚的,免不了会有些不服气。

但当他们看到郑东展示的新式帆船的图纸时,他们就说不出话了。

这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三视图,对于这些唐朝人来说却是非常新奇的东西,郑东甚至还画出了内部横截面的解剖图给他们看。

这下把那些船匠们的心都勾住了,但郑东偏偏又不说了,扬言道:“什么时候航海学院成型了,什么时候才能教授他们如何打造新式海船。”

船匠们被郑东捏住了短处,只好答应郑东配合他尽快组建航海学院的班底,并教授那些跟他们一起来的匠人们如何科学的认识图纸,并且必须在三个月内学会阿拉伯数字的用法。

这些都是硬性要求,对于那些左鹰扬卫的将士们也是一样,这一百名士兵都是郑东精挑细选的,多少都认识几个字,再加上张九龄和几个受聘的先生帮忙教授,很快就能在这些人中完成扫盲。

交接了物资的纪秋灵并没有打算离开冈州,似乎是要留下来,但郑东在最开始的几天一直在忙于各种事务,没顾得上和纪秋灵说话。

这天,郑东刚从作塘工地上回来,张九龄凑上来说道:“师父,那个钦差怎么还没有走?”

“哪个钦差?”郑东头也不抬的问道。

“就是那个穿着盔甲的女将军啊!”

郑东这才想起来这茬,一拍脑袋,叫了声坏了,就赶紧回到了住处。

门子给郑东行礼,郑东急忙问道:“那个钦差大人呢?”

“爵爷问的是哪个钦差?”

“就是那个将军!”

“回爵爷,他去新会县城了。”

“去县城了?”郑东一脸疑惑,“她去县城干什么?”

“会爵爷,小人也不知道为何。如果不是爵爷您说,小的都不知道他是钦差大人,还以为....”

“以为什么?”郑东追问道。

那门子嗫喏的说道:“还以为是您带来的家眷呢!”

这...

好家伙,这就是让人发现了性别啊,一个刚刚升任安南副都护的从三品大员,家里出现了女眷,这不就是让人误解的嘛。

这下真是黄泥掉到了裤裆里,不是那什么,也是那什么了。

下午天快黑的时候,纪秋灵终于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脚夫,一个挑着两个大竹筐,也不知道是买了些什么,脚夫的扁担都被压弯了。

一下午,郑东就坐在门口的石阶上打发时间,一边是在脑海中规划航


状态提示:第四章 为官三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