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之后几日,方圆儿的烤炉可是很卖力,一炉又一炉,不停烤了七八日。
最后,连芳姐儿和花一几个都被喊来帮忙。
最开始烤好的月饼也放了几日,回油的正好,于是,又开始装盒子。
第二日,家里就按照各自需要送礼的名单,开始陆续往外送。
这般,忙了五六日,到八月十三这日,方家才开始给雇工和奴仆发节礼。
自家人就不用礼盒了,一斤五块月饼,花一到花十五,一人二斤。
就是吴嫂子和吴岩、桃红也是一人二斤,吴嫂子和吴岩打算回去原来的村子走动一下,感谢一下当初在他们危难时候帮助过他们的村人。
桃红就自己一人,欢欢喜说要留着慢慢吃。
学堂里的孩子们一人也得了两块。
而魏先生和孙老大夫的两份是重中之重,一人两只大礼盒月饼,还有两块料子,两篮子雪梨,两坛子梨花白。
魏先生因为是学堂先生,额外还有一刀肉,一担米,五两银子。
他每日都在庄园吃住,这些自然都用不上,无非是给他带回家里去,同儿孙欢欢喜喜过节的。
魏先生也不客气,额外又多要了两盒子月饼,连同他得的两盒子,都送给了需要走礼的友人。
孙老大夫远在京都的儿子也派人送了节礼过来,方家的月饼就作为回礼,也远走一次京都。
八月中秋,月圆人团圆。
赵金莲亲自动手,带了儿媳和闺女下厨,做了一桌儿丰盛的饭菜。
月上中天的时候,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喝热闹。
方玉为此特意做了一篇诗赋,不是如何惊才绝艳,却极应景,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惹得全家都是叫好。
金子如今也是小小读书人了,挺起胸膛,背诵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古诗,得到了更加热烈的夸赞。
饭后,男人们喝茶闲话儿,女人们则在院子里摆了香案,供了果子点心月饼。
赵金莲推说年岁大了,不想折腾,只让儿媳和闺女拜了。
方圆儿倒是跪拜的虔诚,她不知道,天空上的月亮,同她前世的月亮,是不是同一个。
但她依旧虔诚求肯,那个世界曾对她付出善意的人都能平安喜乐。
当然,当然更该感谢的,是她不知道的某个神灵,赐予她这一世的幸福。
疼爱她的家人,神奇的本事。
她会好好珍惜,也会善加利用,多做好事。
刘氏和王氏已经起身,见小姑还在闭目祝祷,就以为小姑在求姻缘,互相使个眼色,都是笑了起来。
中秋过了,就该收地了,家家户户行动迅速,几乎是一家老少齐齐出动,只为了把一年的收成,一粒不剩的都收进仓里。
方家买了胡家二十亩地,十五亩麦子,五亩苞谷,倒也整齐。
方老汉原本还想雇短工帮忙,但村人念着明年种西瓜,都是拎了镰刀来帮忙。
居然只用了两日就收割完了,方老汉也不小气,把家里马车和牛车都借给村人运送粮食,或者在晒谷场拉石头滚子。
而梨园在这时候也开始摘梨子了,城里的富贵闲人们,可是不会为了秋收耽误看风景。
特别是庄园的房价低了一大半,就是穷酸秀才都能住一晚,对着满山的梨子发发诗性。
不同于春日满山的雪白梨花,那种美的震撼。
如今满树金黄色的梨子,一个个好似小灯笼一样,沉甸甸坠满枝头,又是另一种收获的喜悦。
春日之后,先前卖了梨树的姓王的汉子,又被方家雇来做师傅。
每三五日赶来看看梨园,提醒该修枝,还是该培土浇水。
方家也舍得去枝,如今结果的梨子,各个都有碗口大。
摘下一个咬两口,特有的梨子香甜,真是让人越吃越欢喜。
客人们一人得了一个新编的篮子,篮子上有编号。
在山上边游玩,边摘了梨子,下山之后,有人负责送到山脚的作坊。
临近村子雇来妇人们穿的干净利索,戴了帽子和围裙,袖套,会把梨子切了,用小锅熬煮成梨膏。
加入的药材,都是孙老大夫把关的,绝对没有问题。
当然,作坊有一个水缸,里面填的是空间的泉水。
熬梨膏的时候,妇人们都会添一瓢。
没人知道这缸水的神奇功效,只以为熬梨膏都要加水呢。
而客人离开时候,一般都要拎上两筐新鲜梨子,回去给家里人吃个新鲜,也要抱两罐子梨膏,送长辈或者给孩子冲水喝。
美其名曰,亲手采摘的,也是一份难得的心意。
当然,梨园的大半梨子还是要雇工动手采摘。
大批量熬制的梨膏,也装进了印刻方家名号的小罐子里。
去年受益的宋夫人,特意带了几个交好的妇人来梨园采摘,梨膏一次就要了二十罐子。
不只是要自家吃,还要送给亲朋。
几个妇人也是听说过的,都没少买。
就在所有的梨子采摘下来,该下窖储存的下窖储存,该熬梨膏的也熬完了。
真正的销售高峰去突然来临,先前被客人们带回去的梨膏,轻易就治好了家里人的咳嗽,就是给孩子去去火,孩子也格外喜欢喝。
于是,很多人又派了奴仆过来采买,甚至打算放进过年的年礼里,送去外地。
原本,方圆儿还琢磨,是不是同孙老大夫说一下,把秋梨膏送去药铺一部分,寄卖。
没想到,居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