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言情总裁>妙因缘>第一五八章 希望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二)

第四卷第一五八章希望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二)

老汉就带着两个眼高手低的儿子,下田里干活,希望能把地种好,以后能吃饱饭。

结果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修士,说是只要他们把种子散下去,他就可以帮他们催熟,也就不会断粮了。

于是一老二少就卖力的干了起来,这个修士也没有失言,用自己的灵力把稻子给催熟了,一家人收了粮,在修士的指点下,又种下了一季稻子,只是不能再催熟了,因为地里的肥不够了,修士让他们好好把地养肥,这样以后才有机会再次快速催熟。

修士对别家也是同样的说法,老汉自是相信了的,只是他的两个儿子不相信,有了粮后对地里的事就不上心了。

多是老汉一个人打理着,可老汉年龄摆在那里,身体大不如前,五亩地一个人根本打理不过来。可是他许了愿,愿也应了,他自是要好好地去做的,抱着这样的心里,他努力的打理着地里的稻子。

两个儿子只在他生气怒吼时才动上一动。

老汉看两个儿子这样,心里担心,可是自己的老妻却总是护着两个儿子,舍不得打骂,被老妻看到老汉说教儿子,老妻就生气,不吃饭或是要死要活的。

老汉很是无奈,五月五那天老汉再次来到寺中,拿出自己身上仅有的十文钱,在佛前说了一些感谢的话,也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自己许愿希望日子天天的好起来,现在的日子是比之前好一些,可是两个儿子却是没有什么改变,自己这把老骨头也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以后两个儿子和床上的老妻可怎么办,说着还不由得落下泪来。

结果没过两天,他好吃懒做的儿子,在村外溜达时因为说话难听,惹到了人,被人给打了,打人的人说:即然你父母不会教孩子,那我就替他们教教你们,让你们知道人是怎么当的。

两兄弟不仅被打了,还被要求背孝经,他们只读过几天书,能写自己的名字而已,孝经他们听都没有听说过,怎么可能背得出来。

结果那人倔脾气上来,说他们不学文不明理,要好好教他们,就拿着孝经一句句的教他们读,给他们讲意思。

可是这两兄弟根本不是读书的料,那人教了三天,他们就记住了三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还好他们对于男子讲的道理倒是听懂了。

男子让他们回去好好孝敬父母,下次再来看他们,若还是如此决不轻饶云云。

两兄弟被打怕了,回去之后就像是变了两个人似的,对瘫在床的老母嘘寒问暖不说,下地干活也不用老汉叫了。

这可把老汉给高兴坏了,接了一些散工赚了点钱,就去还愿。

本以为这事到这里就算是结束了,孩子改好了,以后老汉也有盼头了,一家的日子必然能越来越好。

老汉一天天地看着自己的两个变孝顺了的儿子,就想着儿子也不小了,之前是家里穷娶不起媳妇,现在家里虽然也不富,可是儿子是能干的,是时候给寻一个好人家的闺女了。

于是找来了王媒婆,求着给找找看有那家的闺女愿意嫁给他的儿子的,把要求细细的给说了。

王媒婆看着他家说是四个人,可三个男的,一个女的还是半瘫的,可怜他家,也就同意给找找看,只是他这要求也不低,不说别的就是能给的彩礼就实在太少了。

更不要说要求人品好,要能吃苦,还要模样周正,这样的好姑娘就是有也被别人给定走了,更不要说他家那个儿子,年龄都有些偏大了。

王媒婆回去后想了想,发现老汉没有要求一定是黄花大闺女,于是就想到了几个嫁过人的小寡妇。

左思右想后,就去探了一下几个小寡妇的口风,还真有人愿再嫁的,只是小寡妇都是拖儿带女的,王媒婆想想这又有些为难,于是只好让小寡妇等着,他去探探口风,看能不能让她带着孩子一起嫁过去。

老汉没有想到王媒婆这么给力,这才几天就有信儿了,可是听到是个小寡妇还带了一儿一女,就不乐意了,不说对方不是清白之身,自己儿子可能不乐意先不提,这还有两个拖油瓶。

自己一家子都吃不饱饭,取个儿媳回来好歹是个劳动力,苦上一年,第二年也会好一些,而且有了女人家里家外的都能忙活,日子肯定能越来越好。

可这一下子要来三个,哪里承受得了,老汉连连摇头,表示不成,说明了家中的难处后,王媒婆想想可不是,这一家子也就勉强度日,这一下子来三个,而且半大孩子吃穷老子。

更别说这家已经穷成这样了,哪里养得起,于是只好去给小寡妇回了话,小寡妇确实坚决表示不会和儿女分开。

王媒婆也不好再说,对于小寡妇的想法也能理解,哪个做母亲的能舍得下自己的儿女的。要是真的舍得下,以小寡妇的人品样貌多地是人想娶的。

王媒婆于是又问了别的小寡妇,问来问去,不是要带孩子过去的,就是看不上老汉那一家子,不想去他家作牛作马的。

问到最后也是没了办法,就给老汉把事说了,老汉叹息连连。

他大儿子见了,就问他是不是有事,有事说出来大家一起想法子。

老汉就把自己给他们说亲的事给说了,说是自己无能没本事,儿子听了劝


状态提示:第一五八章 希望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