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在钢铁厂和风车改就的军械厂停留两天,检查完钢铁和军械的生产,对于各种技术的应用还是很满意的,从南洋来的荷兰人和英国人也全力投入到李丹交付给他们的各种任务中。
当然,说是任务,其实也是生意,比如造一架风车,李丹这里就有几千两银子给他们,他们也是能赚的盆满钵满,自然乐的合不拢嘴,这才拼命的帮李丹干活。
另外,李丹也对人事稍稍调整一番,成立三个类似专门的生产军工的商社,类似于军火公司,让他们彼此合作又互相竞争,从而共同生产军械。
安排完毕,乌海等人也算是解放出来。
四月二十二,李丹等人的车马队伍离开包头,对了,这个钢铁生产基地,李丹已经改名叫包头。
草原之上,已经有些初夏的感觉,白云在天上慢慢的晃悠,地上一望无际的绿草一直蔓延向前方,犹如一个无边的绿毯一直铺向没有尽头的天际。
绿野中无数的小花在开放,带着各种香甜的味道。
迎着这沁人心脾的暖风,李丹感觉从钢铁厂和军械厂中感受的噪音和污染仿佛一下得到洗涤一般。
李丹闭上眼,想着这种污染的难以避免,也想着这种工业化生产带给自己的好处。
钢铁厂已经有了,板甲厂也有了,新型马刀也有了,生产也步入正轨,英国人和荷兰人也都在努力干活,拼命赚钱。
可以说,在冶金和机械这两方面,李丹现在的技术应用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了。
现在虽然重点在冷兵器,但是冷兵器对于李丹同样也不可或缺。
一旦他的枪炮不好用的时候,只能用冷兵器与敌人正面碰撞,他一定能把握完全的主动。
更不用说,他的冷兵器生产,将来同样能扩展到热兵器上,那时候的威力,就是今天难以想象的。
跟李丹高高兴兴离开包头不同,萨日朗站在马车上,虽看着青草野花遍地的草原,还不时回望身后越走越远的风车和一座座冒着黑烟的高塔。
萨日朗是俺答汗的后人,自然也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哪怕是女流之辈,从小听过无数次成吉思汗、拖雷、忽必烈等草原上众多英雄的名字。
对于这些英雄的仰慕,对于大元帝国,萨日朗和很多蒙古人其实内心是有想法的。
要不然她的曾祖也不会将归化城按照元大都的模样去建设,要不然现在的林丹汗也不会日思夜想的一统草原。
林丹汗那里是只想一统草原啊。
他的野心其实不光只是草原,而是整个天下!
萨日朗因为常跟李丹在一起,对于一些李丹口里常说的词汇,比如技术,她是懂得这个词汇的意义的。
看过了包头这些地方的各种制作军械的技术之后,萨日朗心里已经明白过来,原来李丹早就有了各种准备,即使是有黄太吉联合草原上其他部落,他们这里还是不用担心的。
其实,李丹的实力之强,已经隐隐约约产生一个后果,那就是可以实现草原的一统。
萨日朗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她心中也在暗暗想着,萨日朗不算很纯粹的政治动物,但是从小的耳濡目染,还有现在李丹不在都是她管事的习练,让她有了更大的视野来想这个问题。
而且这件事跟草原上多少年来的期待又相吻合,更是让萨日朗心中砰砰直跳——自家郎君若是能一统草原,这……这是何等令人高兴啊!
对于萨日朗,比她自己实现还让她兴奋!
萨日朗心中暗暗高兴,不过她并没有说出来,只是等着时机,至少也要等打败黄太吉之后吧。
车马走了约五十多里,天近午时,正午的眼光很是有些热了,草原渐渐不见,眼前一片片麦田在视野里展开。
如果在中原地带,此时的麦子已经快要成熟了,地里乃是一片金黄。
可是此地的春小麦,也就半尺高,正在贪婪的接受着阳光,拼命的长者自己的身躯。
北风吹过,田里的麦子婆娑起舞,站在马车上想了一路的李丹看到麦田也是不由得心旷神怡。
“这麦子长的还不错吗?”
他拿起望远镜仔细的朝前了望,视野里麦田斑驳成片,中间还夹杂着不少未开垦的田地,有人正举着马鞭赶着骡子像是在开荒一般开垦着荒地。
这里无论开荒还是种地,李丹都不准许用牛,能用骡子不用马,但是就是不能用牛。
而且这里用的铁犁都是那种带有犁壁的大的铁犁铧,犁地的效率也比汉地常用的铁犁效率高多了,这也是有赖于李丹这边的创艺和那些工匠的手艺。
开荒的效率,足足能提高好几倍!
虽说这远比不上后世机械化的农业,甚至远远不能相提并论,但是这里不缺骡马,只要广泛使用,一个壮劳力一年种上百余亩麦子不算多大的难题。
虽说收麦子的时候有些麻烦,但是平日里的耕作绝对是能应付过来的。
李丹这里地广人少,只有通过广种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荒田。
可是广种不代表一定薄收,虽说刚开荒的土地略显贫瘠,但是养个一两年,随着更多的有机物洒在田中,这个田亩一定能越来越肥沃。
眼前的农田,有的明显是去年开垦的,麦子里泛着明显的黑青色,而今年刚种上的,麦子叶明显的有些发黄。
“再种上两年,这里都是肥沃的农田了。”李丹心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