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的父亲李有粮这次闹了个大动静,是他纠集了有十多个当地的大商家,光是银子就筹备了500万两,就为了在河套之地开荒之用。
河套开荒,跟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在于如何将黄河之水引导到田间地头。
李有粮的这个计划就是组织这些商家修一些大渠,大渠再分小渠,然后形成一个大的河沟水网,将那一带可以开垦之地完全覆盖住,这样就能保证有充足的水源。
另外,按照李丹临走之时说的,谁开荒,地就归谁,10年内免税免粮,那些经营粮食生意的商家也很是踊跃,也是纷纷投资报名。
现在李丹又送大明送来了无数的流民,他们边修水渠边开荒,而且那里不缺马骡等牲口,开荒进展还是非常的快,冻土开化之后,已经整理出上万亩田土,看样子今年春麦种植至少可以多出几十万亩。
李丹听完萨日朗的介绍,自然是十分欢喜。
流民的安置也算走上正轨了,只要水源之事解决,开荒之事就能十分顺利。
李有粮的这个办法倒是一个好办法,将那些商人的资金投资在了开荒种地之上,这个投资看似很大,可是这个收益可是以后连绵不绝的,也是一笔大生意。
生意人看什么都是生意,就连开荒耕田之事,李有粮也能整出一门大生意。
大明之民已经源源不断的到来,开荒也开始推进,只要将今年的春麦种好,粮食问题就没有后顾之忧,就是再来些人李丹也能承受的住。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这才是他这里事业最大的根本。
在王府陪了萨日朗几天之后,萨日朗这边虽要紧,不过有李丹的母亲在,又在王府里,一切都有保障,李丹也能彻底的放心,眼下大学城开工在即,李丹就回到了东胜。
……
东胜卫最近变化不小,尤其是在城外,一个个帐篷搭建起来,犹如一片片的蘑菇群一般,一眼望不到头。这些正是为了工程建设挑出的流民,现在已经开始进场了。
在帐篷不远处,堆放着一堆堆的砂石,砖头、石头、木材等备用的建筑材料。
李丹的车队就停在城北2里左右,这里是未来大学城的中心之地,李丹当然最为关心。
听说李丹回来,负责采买的老夫子吴玉,还有负责城内事务的陈保民同时来到李丹城外跟李丹汇报最近各方面进展。
采买倒还顺利,这里商家众多,只要吴玉肯出钱,无论砖头,还是石头,砂石,都有人能源源不断的送来,倒也省了很多麻烦。
至于城中其他事务,倒并没有什么麻烦,一切都是显得平平常常的。
不过,陈保民犹豫了一阵,还是说道:“不过,少爷,你走之前交代的那些铁厂、玻璃厂那些事宜,那些洋人却一样也没做。他们……”
陈保民似乎欲言又止。
李丹笑道:“没事,他们是怎么说的,你都一一告诉于我,我也好心里有数。”
陈保民挠了挠头,有些为难的说道:“这个事情吧,其实我看那些洋人还是不老实。这城外的帐篷不是安置陕西来的不少流民吗?他们虽是分批来的,我按照少爷的吩咐找出里面的铁匠、石匠、木匠、皮匠,凡是这里能用的手艺人,还有那些只能吃苦力的分别找出来的时候,那些洋人就从城内出来,也悄悄的找他们。他们也不知道吃了什么药,非要说那些人有罪。好在那些流民不服,将他们痛打了一顿,那些洋人居然死不悔改,还是偷偷的跑到那些人当中去讲他们有罪啊什么的。”
“哦……他们这些传教士,骨子里将传教看的比命还重,不过现在我们也需要他们来帮我们建设大学城,一时还没办法撵走他们。只有等荷兰人和英国人来了,他们相对好一些,不会没事就传教。”
李丹虽吓唬过哪些传教士一次,看来他们只是不敢明着来了,暗地里小动作还是不断的。
现在李丹这里只有这些信天主教的传教士可用,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至于英国人或者荷兰人,李丹其实去年在京城往澳门派人去的时候,就捎信给巴音,让他接到信之后,派一些英国或者荷兰人过来。
但是,无论要等巴音接到信,然后再做出反应,再派人到来,李丹算过,快的话今年年底也许他们能到。
慢的话,那至少还得加多半年。
这年头,毕竟没有航班,没有手机,跟南洋联系是这样的困难和麻烦。
对于汤若望他们这些传教士,李丹也恐吓过他们,现在看来,他们只是不敢大规模的公开行事,私下动作却是一直不想断。
这个时代的技术,无论是冶金还是烧制玻璃,对于李丹这个后世吃过见过的人,也没有多大的难处。
问题是他只一个人,如果全部将精力放在这上面,只怕自己会一点时间都没有。
但是,那些传教士大概不知道李丹到底有多少水平,更是有些拿乔了。
李丹已经吓唬他们过一次了,但是李丹并没有真的下手,他们当场也都同意了,可是现在,他们竟有偷偷的不老实起来。
难道要再吓他们一次?
李丹想了想,这并不是什么好办法。
光靠威压,看来还是不够,至少他得有办法让他们知道自己很多方面是比他们强的,也不是只会用武力胁迫他们。
要让他们这一年左右的时间,不敢真正的撂挑子。
当然,李丹从大明找流民进行开荒,采煤,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