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重生之浩荡年代>一百二十一、愿我华夏和平永昌
是莫斯可的红场。

能同行一段的沈君诺,欣然接受了对方的邀请。

其后几天,沈君诺就跟着这群披头士大叔一路向西。

在逐渐熟悉了以后,沈君诺还得知,邋里邋遢的伊万大叔,以前竟是莫大国际关系学院的老师。

怪不得他能掌握三门语言。

但现在格罗斯的经济状况......大学老师也朝不保夕。

十天后,他们抵达了北塞奥梯的重镇......别斯拦......

去年,这里发生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惨案。

2004年9月1日,开学当天。

第一中学的学生和部分家长正在举行开学仪式时,忽然被k布分子和雇佣军劫持。

而当地常年动荡,本地成年男性人人持木仓。

听闻孩子们被劫持,家长们迅速带着武器包围了学校。

三天后,因为意外发生交火。

学校外的家长们听到枪声,不等格罗斯的两支精锐特种部队阿尔法和信号旗行动,带着武器就冲了进去。

随即局面彻底失控。

战斗民族的彪悍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结局也十分惨烈。

1200名人质中死亡335名,其中包括186名未成年人。

639名未成年人受伤,123人致残,26名儿童成为孤儿......

这件事成为了格罗斯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沈君诺随着伊万等人,在学校旧址上献上了花束。

晚上,这群格罗斯壮汉情绪不高,坐在篝火前默默不语。

也许他们在后悔,这一路行来,入目所及除了日渐破烂的基础设施,就是格罗斯内部不断涌现的乱像。

这不是他们以前追求的。

像伊万,无比清楚有那些外部势力在搅动着格罗斯的风云。

但已经引狼入室,想要驱赶出去就太难了。

沈君诺不能感同身受,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国家。

用拟人化来比喻两个国家可以理解为‘大家都有不懂事的时候,曾兵戎相见;大家都有艰难的时候,也曾肝胆相照’

‘后来时过境迁,我们都成熟了,会来事了,表面和和气气,暗地里互相算计,谈不上至交,说路人唏嘘,勉强算个旧友吧’

今天我来到了你的家,恰逢你不如意的时候。

不如就送你一首歌吧,你曾教会我们的那首歌。

沈君诺从伊万的挎斗摩托里取出了吉他,坐在了篝火前。

手指一拨,铿锵之音响起。

“起来,饥寒交迫地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地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沈君诺唱的华语,但这首已经刻在格罗斯人骨子里的旋律瞬间唤醒了他们久远的记忆。

记忆中有辉煌的祖国,没有凋敝的现状。

记忆中有身为国家主人的自豪,没有骑在头上垄断了一切的资本家.......

一群格罗斯糙汉在沈君诺的带领下,用母语骄傲的齐唱了起来。

嘶吼声中满是对昔日荣光的怀念。

1914年洛克菲勒家族的科罗拉多燃料铁矿公司出动拥有装甲车和重机枪的私人武装对罢工矿工进行屠杀,死亡200多人。

1932年美瑞肯福特汽车公司3000名工人大罢工,提出的要求竟然是‘上午和下午各有15分钟工间休息’,然而却被工厂卫队打死打伤数十人。

那时的美瑞肯钢铁工人在暗无天日的环境里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

现在的人不理解当年的‘打工人’有多悲惨,也不理解当初唱着这首歌慷慨赴死的那些人是全人类的英雄。

后来,在西方价值观的侵袭下,这首歌受尽了嘲讽,‘土气’‘不合时宜的老顽固’几乎成为了她的代名词……

而这首歌就叫做——《国际歌》。

切格瓦拉说过“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予你们医疗、教育,但那不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而这天的深夜,2005年8月1日的深夜,沈君诺更新了校盟网动态。

相比每年的2月14,4月1日,12月25日等洋节时社交网络上热闹非凡的场景,今天所有社交网络上都平静无波。

似乎国人已经忘记了.......

沈君诺最新动态配图是亘古不变寂寥星空下的微弱篝火。

文案“78年前的今天,那支护我家国的军队从硝烟中走来。

风雨峥嵘几十载,终有今日之华夏。

愿我的国和平永昌!”


状态提示:一百二十一、愿我华夏和平永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