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明王朝1500>第一百九十八章 四点想法

虽然朱厚照知道弘治皇帝还有三年多的寿命,虽然弘治皇帝只是他的名义父亲,但是朱厚照听了弘治皇帝略显悲观的话语,也禁不住悲从心来,他说道:“父皇。您多保重身体。朝廷的事情,就让刘大人他们去做就是了。儿臣在江南种植杂交水稻,秋天那季已经大丰收了。今年春耕已经种下,秋天定然会大丰收。至于朝廷这边如果缺钱,无论是北京的这些买卖,还是江南的大明江南集团都可以出钱的。儿臣希望父皇能够长命百岁。”

弘治皇帝听了十分感动,说道:“傻孩子。现在朝廷的确是缺钱少粮。你现在做得都是对的。可是还有很多事情是钱和粮解决不了的。就拿北虏一事来说吧。朝廷投入的钱粮还少吗?可是年年出问题,年年出败仗。秦紘这种老将都派上去了。他做得很好,你举荐的很对。可是秦紘又能干几年呢。他终究是要退下来的。谁人能接替他呢。其他各处边塞也没有合适的将领。难呀。”

朱厚照一激动,差点把杨一清推荐上去。他马上恢复了冷静,说道:“父皇。其实边关的情况,儿臣也是十分关切,只是儿臣的身份摆在那里,参与过多的话,会让人抓住把柄的。”

弘治皇帝听了,说道:“现在就你我父子二人。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但说无妨。如果你真能帮父皇解决了边关问题,我的压力至少能够减轻一半。”

弘治皇帝的话并不夸张。自打他登基开始,边关就没有消停过。从西到东,每年都是战事不断。北虏这些年侵扰习惯了,获利颇丰,俨然已经形成了习惯。不来大明这边抢劫会不舒服。

大明处于防守方,根本就没有主动权,只能是被动防御。边关卫所的战斗力虽然比内陆的要强很多,可是与那些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民族相比,还是差了不止一点、两点。

卫所**、镇守太监专横、巡抚与军队勾结,等等。

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朝廷按时向边关发放军饷、粮草,很多都进入了个人的腰包。底层的士兵备受剥削和煎熬。逃兵就出现了。

而逃兵的出现,又成为了上官的一个敛财的重要手段,吃空饷。

这样的军队又怎么能够抵抗为了生存,玩命来抢劫的北虏呢。

朱厚照见弘治皇帝让自己说,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钱粮只是基本保障。要想在与北虏的战斗中胜出,卫所的战斗力是重中之重。

而在卫所的战斗力方面。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将领。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不行,那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即便是卫所有战斗力,让平庸的将领瞎指挥,结果依旧是失败。因此必须培养优秀的将领。

目前各地的总兵,多是世袭的公侯伯。这些人的先祖的确是能征善战。但先祖是先祖,他们是他们。先祖厉害,并不代表他们也依旧是那么厉害。

虎父无犬子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绝不是每个人的后代都是那么厉害。

要想培养将领,就要重振武学。细化科目,系统性地进行学习,然后到边关进行历练。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经过战火的洗礼,将领必然会迅速成长起来。

第二,就是操练兵马。首先要清查边关卫所。缺员、吃空饷这些情况必须彻底解决。然后在军事重镇开始进行轮流操练。经过一**练,战斗力必然会上升。

第三,就是要奖罚分明。奋勇杀敌者,奖之。临阵脱逃者,惩之。

第四,就是要确保边关卫所的武器弹药、盔甲装备的供应。不能让将士们赤膊上阵。

其实朱厚照还有一点没有说,那就是注重火器的使用。利用火炮、火枪、火箭等远程火器,必然会重创北虏。

这四点令弘治皇帝龙颜大悦。他夸耀道:“朕原以为你只是在经济上有一手,没有想到边关之事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你说得这些,我会和内阁诸位大臣商议的。让他们拿出一个方案来,尽快实行。”

朱厚照则说道:“父皇。儿臣回到江南,也会在南京武学进行改革的。”

“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干吧。不要顾及别人的话。对了。前一阵子,刘大夏去找你了。听说你俩谈得不太好?”弘治皇帝问道。

朱厚照回道:“父皇。只是政见不同罢了。边关之事到没什么。主要是解除海禁一事。也不知道刘大人怎么了,对海上贸易成见那么大。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呀。”

弘治皇帝说道:“不光是刘大人。朝中很多大臣也都认为不宜解除海禁。毕竟郑和之事还摆在那里呢。”

“那父皇怎么看此事?”

弘治皇帝回道:“开海禁的确是能够增加咱们向外出口货物的数量。国外很多国家也愿意与咱们做生意。现在主要是通过朝贡。我听说日本就因为到咱们大明朝贡一事,两方势力竟然打了起来。可是,如果解除海禁。沿海的形势可就是急转直下。北边边关、西南的土司,已经是大明的心腹之患。如果东南沿海再出了乱子。那咱们大明可就四面楚歌了。”

弘治皇帝额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面对开放,的确有很多问题随之而产生。

虽然反对解除海禁的人很多,但是依旧有一些仁人志士建议解除海禁,开展海上贸易。

被弘治皇帝御赐为“理学名臣”的丘濬就建议解除海禁。

他认为,解除海禁是弊大于利的。现在大明国内可以自给自足,可是国外却需要大明的商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八章 四点想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