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两人回家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了,匆匆吃了点饭,小虎就回去了,第二天小虎起来到张小雨家的时候,竹笼已经被张小雨收回来了。
“这么多?”
小虎看着大盆里面满满的泥鳅黄鳝,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是啊,从来没抓这么多。”
张小雨自己也觉得惊讶,这一次起码有二十多斤,“还在犹豫什么?立刻行动吧。”
“好,我也去买竹笼。”
小虎转身就走,天天馒头稀饭真是吃够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张小雨几乎是跑遍了附近几个镇上大大小小的河流沟渠,将黄鳝泥鳅扫荡了一遍。
为了赚钱,也是拼了,没办法,目前张小雨想不到其他快速来钱的路子,蛋鸡还没有成长起来,他不能闲着,必须马不停蹄的积累原始资本。
抓黄鳝的时候,偶尔也能看到小虎的身影,不过这家伙好像又胖了,估计他抓的那些泥鳅黄鳝都进了肚子里。
除了抓黄鳝,张小雨也不闲着,因为还要除草。
在没有农药的时代,除草的方式就是用锄头一点一点刨,不小心伤到豆苗的话还会被父母说几句,这还只是第一遍,等到大豆苗长起来之后,那时候锄就派不上用场了,改用手一点一点拔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描述的就是农民的辛苦,刚好也是夏天这个时间段,当然你可以不除草,然后就会变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等到秋收的时候就喝西北风吧。
顶着烈日劳作确实辛苦,但如果不劳作又吃什么呢?
夏天是暑假,小兰也要加入劳作的行列当中,一大早就被叫醒,睡眼朦胧的,那个难受啊,经常哭鼻子。
张小雨和父亲先是把竹笼拿回家来,然后才到田里劳作,此时母亲带着姐姐和小兰已经除草一趟到头了。
差不多到十点钟的时候,太阳高悬,继续干活容易中暑,就回家休息,早上出发的时候放在水桶里的籽瓜正好拿出来吃。
籽瓜不同于西瓜,主要以收获瓜子为目的,原产地非洲,唐代的时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属低糖瓜类,比较常见的有兰州籽瓜以及永州南部的道州籽瓜。
张小雨家里种的是源自湖南的洗籽瓜,瓜瓤白色居多,也有红壤、黄壤的,瓜子是红色的,也叫喜籽瓜。
据传,憨大出世,呆懒无食,遂问天:“世上有没有这种东西?汁可喝,肉可吃,皮可入药,子可卖钱,而卖掉子的钱又可买回此物,周而复始,白吃白喝。有吗?”
天曰:“有。”
憨大又问:“此为何物?”
天曰:“籽瓜!”
这就是甘肃民间流传的‘憨大天问’的段子,可见这东西全身都是宝,属于上佳的保健食品。
籽瓜可以一直吃到深秋。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溜走,转眼到了到了九月。
同辉饭店,后厨。
“黄鳝二十九斤,泥鳅四十一斤,总共一百九十八块钱,这是单据。”
“好。”
张小雨将单据拿在手里,他每隔两天来送一次货,这边开了单据之后然后拿到财务部门直接领钱就行了,两个月来他赚了四千多块钱,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他家里省吃俭用一年也不过能存两千块钱,这还是因为张小雨家里地多,在村里算得上是富户了,那些一家只有十来亩地,再加上这年头产量低,一年收获收的只能勉强够吃,根本没有存款。
“最近来店里吃饭的客人越来越多,点这道菜的也多了起来,你能不能想办法多弄点货过来?”
“王大哥,我正想跟你说这件事情呢。”
张小雨一脸为难的样子,道:“我们镇上的水域都被我挨个光顾了一遍,就连县里的其他几个镇也被我扫荡了,每天真是夜不归宿,你看我这眼睛都是红的。”
“再加上入秋之后夜里的天气开始转凉,黄鳝泥鳅的活跃度也降低了,抓的越来越困难,我也是没有办法呀,实在是熬不住了,准备歇一段时间,恢复一下身体,还要忙秋收的事情。”
“我说小雨啊,你可不能这样,咱们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
王有道立刻着急了,眼看着中秋节要来了,来饭店消费的人肯定更多,昨天老板开会还说要保证主打菜的供应,顺便涨一波价,增大盈利。
“是不是觉得价格低了,我只道你抓这些东西很辛苦,这样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中秋节,黄鳝5块钱一斤,泥鳅两块五一斤,你看怎么样?”
“好的不得了啊。”张小雨心里想道。
泥鳅还好一些,想要收购的话还是不难的,只要适当提价,关键是黄鳝获取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中秋节期间价格暴涨那是肯定的。
中国人平常省吃俭用,但是到了节日期间那真是大买特买,花钱如流水,而且专买平常吃不到的东西,这个时候只要抓住时机就能血赚一笔。
张小雨本来的打算就是停止出货,将每天的黄鳝泥鳅全部存起来等到中秋节那几天高价卖出去,不过现在王有道这么爽快,他反倒不好意思了,不得不摆出为难的样子,不然的话人家还以为他唯利是图。
“王大哥,真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真的抓不到多少了,我总不能跑到隔壁县城去吧。”
王有道摆了摆手,道:“啥也别说了,你抓多少都送来,黄鳝我给你算六块钱一斤,泥鳅三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