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唐最强驸马爷>第360章 行动迅速

李二是极其果断的君王,一旦心中有了决断,马上布置,从不拖泥带水。

与十多名重臣商量一番,取得嫡系重臣的支持,立刻调动兵马,不与群臣研究。

返回长安的14师,中将师长李德謇在途中,接到李二命令,调转方向朝山东急速赶过去。

13师长秦理,12师长薛礼,收到命令,抽调兵马直扑冀州,配合地方上筹建乡村组织机构。

并州由李绩将军旗下野战军驻扎。

长安有禁卫军布防。

四个地方一起行动,让很多朝中官员惊掉下巴。

野战军布防到位,李二又颁布一道命令,取消四个州的食盐专营,帝国不再干涉。

震撼!

朝中官员震惊无比!

怎么可能!

一旦取消专营,盐价不用想肯定会上涨,这是官员心中的担心。

群臣纷纷上奏李二,要求李二收回旨意。

李二视而不见。

一些大儒更是举经论典,大谈取消食盐专营带来的利弊,为此,长安日报在杜荷的授意下,发表了一篇篇评论文章。

论述食盐专营的弊端。

为什么帝国境内食盐价格居高不下,年年上涨,国家税收确没有增加。

钱到什么地方去了?

日报上一针见血指出,食盐专营肥了盐商、盐枭以及地方盐衙门官吏。

杜荷旗下影子出动,秘密搜查各地盐商、盐枭、官吏犯罪事实,并一一公布在日报上。

哗啦啦!

一下子,四州官场震动。

证据确凿!

李二手中拿到证据,发出一道道旨意,抓捕犯罪嫌疑人归案。

涉及到的盐商、盐枭、官吏,在证据面前,无从抵抗,只好乖乖认罪。

很多朝中官员担心这四个地方食盐价格会暴涨。

出乎意料的是,紧接着,陆逊出动商船、战船把一船船洁白如雪的海盐运到四个州。

仅仅几天时间,四个地方出现大量食盐,价格仅是二十多文钱一斤,是原来盐价的零头。

一下子,原本雪上加霜的盐商、盐枭,还在想着涨价对抗朝廷,确被打个措手不及。

紧接着,《长安日报》又一篇评论出来了?

把各地井盐的成本披露出来,中间到底是什么人在贪腐、什么人在占便宜。

哗啦啦!

一篇震惊朝野的评论,又把各地盐商、盐枭、官吏拉下水。

指名导姓,一条条、一桩桩犯罪事实披露出来。

李二拿到证据,毫不迟疑出手。

等百姓、读书人、官员眼神集中在盐商、盐枭身上时,李二下旨,筹建冀州、并州、山东、长安四个地方的乡村组织机构。

条例中规定,乡村二级组织机构的人选是由百姓选举产生,一些退伍老兵纷纷走马上任。

四个州实行阶梯农业税收政策。

哗啦啦!

很多人被搞得昏头。

速度太快。

魏征、韦挺、王珪三人带着挑选出来的官员,又从太学中精选择出一些学生。

分别前往冀州、山东、并州三个地方,都督检查实施情况。

太学生则走村窜寨,对百姓宣传帝国的方针政策。

四个州的野战军高度警惕,一旦发生动荡,马上出动,给予镇压,消除后患。

冀州、山东、并州、长安四个地方封地,一并收回,赐封人员调回长安,不再外放。

一番神操作下来。

还没等人反对,工作就已经进展到大半。

乡村二级组织机构顺利展开。

田地无偿分配给百姓,获得百姓支持。

很多地方上的大家族,刚想蛊惑人心,马上遭到镇压,一个个地方豪族拉下神坛。

很多大家族、官宦之家原本占据大量土地,一看阶梯政策实施,无可奈何之下。

纷纷放弃手中土地。

不放弃不成呀!

细则中规定,人均土地20亩,税收只是一成,一旦人均超过20亩田地,税收会暴涨。

人均超过100亩,税收是八成以上。

最重要的二点是,细则中规定,一是唐帝国境内不允许奴役百姓,必须要支付最低薪水保障。二是一亩土地租赁费不得超过一成,也就是10的租赁费。

这样一来,大家族、官宦之家,再占据土地已经失去意义,因为土地荒废一年,帝国会收回,还会开出高额罚单。

李二决心很大。

为了确保政策顺利实施,李二下令让各地的王爷、公爷、侯爷返回长安。

人一到长安,马上遭到监控。

一片纸都别想传出去。

想离开长安,开玩笑!

怎么可能?

李二好不容易让这些人回长安,怎么会让他们回去呢?

等到大局已定时,那些个王爷、公爷、侯爷回去还有什么用,封地已经收回国有。

只好乖乖在长安养老。

从来不作评论的《长安日报》一反常态,一篇接一篇评论出现在日报上。

极力配合李二展开相关政策实施。

《长安周刊》也不例外,同样密切配合李二行动,发表大量文章力挺李二。

这一次《长安日报》、《长安周刊》的行动,让李二看到了报纸杂志的重要性。

马上下令给礼部,对市面上的报纸杂志进行整顿,各报纸杂志必须接受礼部监督。

还要发许可证。

说白了,提高了报纸杂志的门槛。

为此杜荷在礼部新成立一个新闻司,让王玄策出任司长,具体负责此事。


状态提示:第360章 行动迅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