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振奋新明>第398章 信息饥渴的时代

孔兴燮挨打认罚回了曲阜,可由此应发的讨论并没有停止。几份主流报纸上,接连不断地收到了各种关于圣人之道的讨论文稿。

有些人的言论在主流报纸上得不到刊登,就找各种小报投稿。总之各类大小报纸,全在说这事。

大明的报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远的发展,除了三大主流报以外,民间也办了不少小报,不过影响力是没法和主流报纸比的。主流报纸的影响面是全国范围内的,而小报就没这个能力。

在这个时代,办一份通销全国的报纸,并不容易,交通和消息渠道就是大问题。好在有铁路和信号塔系统的支撑,办的这三份大报才能通行全国。

现如今,北方境内铁路沿线差不多都能收到七天以内的报纸。依靠信号塔传输系统,一天之内能收到重大消息的基本信息,七天之内差不多能收到急件详情。也就是说,政府层面,存在的信息误差,基本上在七天左右,特别偏远的地方,有个十天也差不多了。

三份报纸,《兴平时报》的主编辑部在长安、剩下的两份报纸都在京师,不过《京华时报》主要的销售地区是京师周围,远一点的地方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地方,看到都是另外两份主流报。

铁路沿线是消息流通速度最快的地方,两份报纸的印刷厂,直接是火车车厢。主编部将当日报纸样刊、刻好以后,立马让人带到火车车厢上。印刷工人边坐着火车往目的地赶,边印刷报纸。每过一个车站,就卸下部分成品,然后通过车站系统,往各订阅单位发送。

火车上的印刷车厢,除了印报纸外,也刊刻铜版。有些订阅量大,或者是比较重要的单位,会直接发铜版,让他们自己拿到印刷厂去印。有了火车印刷厂,大家就不用再像从前那样,看的全是数十天前的旧消息。

山西武乡县车站,《国政通报》的印刷车厢刚到站,负责接受报纸的工作人员就窜上了车。

“诸位辛苦,这是我从车站刚买的卤货,你们尝一下,好填点肚子。”

“徐兄弟,下次就别带卤货了,一路上兄弟们带上来的都是这些玩意。有啥新鲜的水果之类的整一些,我们也好解腻。”

“这时节,不好整啊,我尽量想办法吧。”

“好了、不难为你了,能带东西就行。这是最新的报纸,你们站一共二十份,你点一下无误之后签字。”

“数过了,没问题。武哥这是发往长安的政事信件。这个小包也是发到长安的,都标好了,不会出差错。”

“你小子,夹带的私信是越来越多,记住一次最多十份,不能再多了。”

“知道,麻烦武哥了,以后我有好东西一定惦记着你。”

通过报纸印刷车厢传送信件是除了朝政急件以外,最快的传信渠道。这个渠道只对官方开放,民间传信,要走专门的信车车厢才行,速度慢了好几倍。像徐长明这样在车站负责接收报纸和收发信件的工作人员,往往通过这个渠道传送一些民信赚点外快。这也是他们给车厢上的工作人员买吃食的原因,说白了就是互惠互利,互相行个方便,沾点国家便宜。

“徐哥报纸接到了吧?你看了没?这几天有啥大事发生?”

“还是衍圣公的事,三日前衍圣公发文悔罪了。”

“老贼终于认罪了?要我说对他们还是惩罚太轻。”

“要不是给圣人面子,斩了他都是轻的。对了朝廷到漠北的远征军,又取得了大捷。报纸上说,朝廷鼓励大家移民到漠北的兵站附近屯田守地。只要一个银元就能买千亩土地,还免税二十年。”

“那地方天寒地冻,听说六月还在飞雪哪,地再便宜也没法买啊!”

“就是,朝廷也是瞎出主意。占那么远的地干什么,家门口的地都耕不完哪。”

徐长明和另外几个工作人员聊了几句后,就回到值班室,安排人送报纸。二十份报纸,车站留两份,其它的要送到县衙以及附近的驻军等各种衙门。

留在车站的报纸,会在候车室的阅报栏里放一份,供往来乘车的人阅读,了解信息。几乎每个坐火车的人,只要识字、到了候车室都会围着阅报栏看个不停。有些时候,还得车站工作人员组织排队,限时阅读报纸才行。不然会有个别素质低的,一直围着报纸栏霸占着不放。

这是信息饥渴的时代!因为大明的光复,以及工业化前奏的开启,各个地方都在产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产品,新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这种急剧的变化,让人们对于各种信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城市还好一点,基本上都能买到报纸。小县城和乡村,就是有钱也买不到新鲜的报纸。到县衙门口的阅报栏以及火车站候车室看一份新报,那是一种享受和荣幸。

城里人可能会花钱买一份报纸,而乡里人舍不得这个钱。有些乡里的读书人,看到报上的重要信息,会专门抄在纸上,带到乡里供乡邻们传阅。信息饥渴的人们,每看到一份新报纸,都会逐字逐句的通读,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字和标点符号。

对于民众来说,报纸是传递国家大事消息方面最快速的渠道。而对于政府来说,则是信号塔。经过这几年的建设,现在北方地区,包括四川和湖北,基本上每个县都建了信号塔网。遇到紧急事情,可以通过旗语、灯语和信号弹,快速的向上边通传消息。

老百姓最爱看的就是信号塔半夜用信号弹转发


状态提示:第398章 信息饥渴的时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