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三日的时间如同弹指一挥间,很快便来临了,出征前的一夜,崇祯皇帝专门儿将懿安皇后,袁贵妃,周皇后。坤兴公主,永王定王,昭仁公主等人全都招在一起,为朱慈烺践行。

宴席上周皇后,懿安皇后强颜欢笑,袁贵妃也是强笑道:“太子殿下年少神武,颇有祖宗气度,想来殿下定能旗开得胜。”

周皇后看着稚气未脱的朱慈烺,眼睛里闪烁着渴望,周皇后鼻尖一酸,忍不住的流出泪来,一旁的崇祯皇帝也是低下头,默不作声。

懿安皇后打着圆场道:“好了,好了,今日不哭,妹妹给烺哥送行,不哭不哭。”

一旁的坤兴公主也上前道:“那臣妹就祝皇兄旗开得胜,一帆风顺。”

就连最小的昭仁公主也跑到朱慈烺面前奶声奶气的说到:“太子哥哥早日回来,陪昭仁玩儿啊。”

旁边的永王和定王都羡慕地看着朱慈烺,毕竟这个年岁最向往的就是话本里的大英雄了,皇兄这一去,就是当大英雄了。

定王甚至还向周皇后请愿,希望能够跟随着太子一同前往战场杀敌。

周皇后得知定王这种想法以后,便当场训斥了一番,让他跪了半晌,开玩笑,自己刚刚送了一个儿子去战场,总不能再送一个吧,这俗话说的好,鸡蛋也总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给装着。

这一顿饭,众人都是强颜欢笑,强行不让自己流泪。

饭毕以后,崇祯皇帝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在安全上再下一些功夫,好好又叮嘱了王承恩一番,王承恩赌咒似的再三发誓,太子安全绝无问题,崇祯皇帝这才忐忑不安地睡下。

第二日便是出征,祭坛早已住筑好,礼部也将各项事宜准备完毕妥当,礼部与司礼监对接以后,祭坛之上竖起了龙旗滚滚,各种仪牌都已立起,外朝中,由内阁首辅蒋德璟率领百官勋贵排好队伍,朝见皇帝。

文武百官都静悄悄地站立在祭坛之下,不敢失仪,这站在前面文官之中,乃是三辅六部,勋贵乃是以英国公为首的勋贵,穿着一品补服矗立之前。

随着执事太监一声悠长的吉时已到,整个嗓音传遍了祭坛附近,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一声炮响之后,便是礼乐,礼乐之后,崇祯皇帝身穿冕服登于祭坛之上,祭天法祖,众臣跪拜在地,三跪九叩,行大礼,不敢有一人失礼。

朱慈烺便紧紧的跟着崇祯皇帝之后,也是一身戎装,头戴金凤翅盔,身着一身金甲,倒是一个英俊的少年。

除去百官之外,在百官之后,便是矗立了整整8万余名战兵,随着崇祯皇帝整顿京营的力度不断加大,整个京营和勇卫营战卒加起来足足有12万之众,可以说是今非昔比,达到了历年之最。

崇祯皇帝思来想去,本来内阁和兵部报上京营留下一半人数,毕竟京师事关重要,不可有一点闪失。

崇祯皇帝考量半天,最终大笔一挥,做了决断,给了太子整整八万余人,只留下区区四万人驻守京师。

光这一点,蒋德璟专门儿对崇祯皇帝进言,不过崇祯皇帝确是不为所动,蒋德璟也很清楚,也只不过是进了一些臣子的义务而已,他很清楚,要是可以的话,陛下甚至能将所有的人马全都给太子拿去。

即便是八万余人,从午门排到承天门,竟无一人出言,衣甲整齐,只有风吹旗帜猎猎作响,可谓强兵也。

所以这仪式的结束,到了出征的时候,朱慈烺挥手道:“出征。”

瞬间,八万余人随着旗帜而动,阵型变换,脚脚摩擦,只听见阵阵其声的脚步声,如同踏在人的心口以上让人喘不过气来,

八万人衣甲摩擦,其中还有2000余名的骑兵,前后也是首尾相连,漫步在街道之上,给人带来一种无穷尽的压力。

随着鼓声与号声,八万人首尾分明,秩序井然,刀剑如林,一队一队地开赴京师以外,赶赴战场。

崇祯皇帝看着自己面前的儿子,心下心绪万千,有自责,有欣慰,百感交集,说不出些什么。

朱慈烺行大礼拜别崇祯皇帝以后,下到祭坛,见过诸位臣工,诸位臣工皆是拜下不起,恭送太子出征。

朱慈烺堂而受之,司恩牵过一匹黑色骏马,朱慈烺翻身上马,缓缓打马离去,自此由大明皇太子统领的京营8万精锐正式拉入了河南战场。

朱慈烺离开祭坛以后,很快便和兵部尚书吴牲,监军方正化便汇合,二人见到在朱慈烺旁边的还有一副谋士打扮的人,看似年纪不过50上下,两人看见此人是猛然一惊,这人正是是陈奇瑜。

吴牲和方正化是何等聪明人物,第一眼看见陈奇瑜在太子身边,就明白了,此人定是陛下安排的,既然陛下没有说破,那就看破倒也不突破,既然没有主动公开身份,那自己就装作不认识。

朱慈烺之前也得到崇祯皇帝的交代,告诉他如果大军在和宏明和孙传庭会师之前,一切事物要多多听取陈奇瑜和吴牲的意见,陈奇瑜此人虽然操行有亏,但是能力还是有的,可以作为参考。

等到和刘宏明会师以后,一切事物都要听宏明安排,切不可万万自作主张,要知道,此刻他手里拿着的便是大明的最后一副身家了。

出京以后,八万人行驶在城外的道路,北地距离虽远,可驰道修缮完善,天子脚下,又是常年打仗,倒也算是行动较快。

按照之前兵部的预想,是分两路齐头并进,一路沿河间府,保


状态提示:出京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